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浙江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发布时间:2012/1/10 11:29:21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浙江省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0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
  B.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推广到现实情景中
  C.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D.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
  2.社会学习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勒温
  C.班杜拉
  D.奥尔波特
  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
  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访谈法研究气氛很轻松,研究者和被访者聊天就可以了
  B.如果被访者拒绝访谈,访谈者应不再对其进行纠缠
  C.研究者应严格按访谈问卷的顺序以及原有问题提问
  D.间接访谈是指研究者通过对某人亲戚朋友的访谈,得到他的资料
  5.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 )
  A.20世纪20年代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
  D.19世纪初
  7.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_________、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
  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
  C.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
  8.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
  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
  9.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_________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信息加工
  D.第一印象
  10.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11.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 ( )
  A.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价
  12.在成败归因中,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失败时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是一种_________策略。( )
  A.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自我防卫
  D.自我暴露
  13.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_________归因偏差。( )
  A.空间性
  B.情境性
  C.特异性
  D.动机性
  14.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 )
  A.他人
  B.个体
  C.另一对象
  D.环境
  15.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心一定会削弱说服效果
  B.预警一定会促进态度转变
  C.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被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转变
  D.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易转变态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 )
  A.成熟期
  B.经验描述期
  C.实证分析期
  D.哲学思辨期
  E.科学实验期
  2.社会抑制的主要原因包括( )
  A.情感因素
  B.竞争意识增加
  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D.责任意识降低
  E.态度原因
  3.侵犯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特征?( )
  A.伤害性行为
  B.愤怒情绪
  C.故意意向
  D.直接性
  E.涉及具有避免动机的受害者
  4.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 )
  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卫功能
  C.表达功能
  D.知识功能
  E.调节功能
  5.传递者方面影响态度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
  A.意图
  B.威信
  C.立场
  D.吸引力
  E.智力
  6.关于认知失调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有差异性的认知数目的增加失调程度减少
  B.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的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的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C.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
  D.文化价值冲突是认知失调的原因之一
  E.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
  7.领域性的功能有( )
  A.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
  B.保持私密性
  C.优先居住效应
  D.自我防卫
  E.缓冲效应
  8.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P—O—X模型中,( )
  A.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否定的,或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B.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肯定的,或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平衡状态
  E.如果三种关系从各方面看都是否定的,或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则存在不平衡状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晕轮效应
  2.群体内聚力
  3.环境应激
  4.利他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一个好理论的特点。
  2.习得的无助是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
  3.说明强化理论对吸引的解释。
  4.简述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影响态度改变的三大因素。
  2.说说处在群体中的人们为什么会遵从,学习遵从的知识对我们的启示。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