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正文
2015年国考公共基础知识练习试题及答案(41)
发布时间:2012/11/14 11:13:12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实节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2.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它区分为多种情况,其中有(  )。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现实可能性与象可能性
    C.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D.可能性量的大小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橘这种水果适宜生长在淮南,如果移到淮北就变成又小又苦的枳了。这种情况说明(  )。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一定的条件紧密相关的,因此,办事情、想问题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的环境和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D.条件决定一切,人们在环境和条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  )。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C.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
    D.真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认为,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  )。
    A.社会物质财富B.社会财富和一切成果的总和
    C.社会政治文明D.社会文化财富
    7.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观念外化或异化的结果。黑格尔的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8.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说明(  )。
    A.认识—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全过程
    B.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感性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基础的、低层次的认识
    D.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接近真理、发展真理的过程
    9.“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
      参考答案
    1.ABC   2.ABCD 3.B     4.A     5.BCD  6.B  7.A  8.B  9.AB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