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33)
发布时间:2012/11/17 11:07:55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1.任何一项政策,它的功能都是通过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动态形式所产生的作用而实现的。作用一般都是相互的。当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发生作用时,必然要受到对方对它的反作用。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政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B.在执行政策时,应从实际出发
C.政策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D.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负效应
2.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那是因为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常常容易出问题。经一段运行,便可以稳定下来。而当设备已经历相当时期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已经到达寿命的终点,即将报废了。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不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B.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但是越用越好用。
C.软件和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D.软件不像机械、电子设备那样运行一段时间便可以稳定下来
3、文学家在克隆一个时代横断面风景线的同时,克隆了自己人生的风景线。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一是品察在时代变幻中凸现的人文景观,二是品察他们在时代场景中自身的人格取向。
这段文字所表明的中心是( )。
A、文学家肩负着反映时代和展示人生的双重任务
B、表现时代和展示人生,是文学创作的双重目的
C、欣赏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了解文学家们的社会人格
D、欣赏文学作品有认识时代和文学家人格的双重意义
4、凡能创造美的艺术家,其学习起点必高。如起点甚卑,则易与世俗同流。现代一些老的艺术家,其起步多在三十年代之初,师承鲁迅现实主义之教,投身中国革命洪流,根底甚厚。其积累之经验,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
不符合本段意思的是( )。
A、学习的起点高的艺术家,可如鲁迅一样不与世俗同流
B、学习起点高,可以创造美,并可为后代言传身教
C、一些老艺术家师承鲁迅,投身革命,可为后代师表
D、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品格,也影响艺术造诣
5、所谓中介系统,指主体借以认识客体的各种实体性工具和非实体性工具。客体信息场,主体的神经系统,某次具体认识中主体所凭借的知识背景,以及认识的( )手段——仪器、电子计算机等,都是决定着主体认识能力的中介系统。
( )中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
A、具体 B、检测 C、可靠 D、物化
答案及解析
1.D A、B两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C项不符合文意,因为题干中只提到了政策的功能是通过事物间相互作用实现的,这句话并不等于说政策是事物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B B项错误,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即开始不好用,中间好用,一定时间后因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又会变得不好用。
3.D 这是一道总结中心意思的题。这段话重点在“品察他们的克隆有双重意义”,这句话是说明欣赏文学作品的意义,而不是文学创作的意义,所以A、B两个项都不正确。选项C只说明了一种意义,不正确。D项概括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双重意义,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整段话的中心意思,是正确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
4.A 这段话前两句说明学习起点高的艺术家多能创造美,起点非常低的,容易与世俗同流,这两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本段话的论点:学习起点高低影响艺术家的品格和创作。B、D项符合文意。所给这段话后两句通过举例来说明论点。三十年代初的一些艺术家师承鲁迅,很多人可以为后代言传身教。选项C也符合文意。在举例中,最后一句话说:“可为后代言传身教者,当亦不少”,即可以有高成就高品格的人应当不少,但没有肯定全部。A项却肯定了全部,不符合文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5.D 这也是一道补充词语的题目,和上一道题不同,这道题不属于近义词语辨析,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括号内要填写的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手段”的,而“这类手段”所指代的内容,在破折号之后有详细的解释说明:指的是仪器、电子计算机等等。这些物品都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相当于人的眼睛。所以在所给的四个项中,“物化”比较合适。而“具体”不能具有区别作用,因为人在认识事物的时候,除了这些仪器,肉眼也是一种具体的事物。所以A项不恰当。B项不具有概括性,因为电子计算机等不一定就是单纯用来检测的,所以B项也不恰当。C项之所以也不合适,是因为一来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可靠手段和不可靠手段之别,二来仪器、电子计算机也不一定完全是可靠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