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职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正文
2015年司法经济法考点:诋毁商业信誉行为
发布时间:2012/11/17 23:31:48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法条】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该考点近年常有试题出现,要点为:
    1.行为主体:
    (1)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2)其他经营者如果受指使从事诋毁商誉的,可以构成共同侵权;
    (3)经营者利用新闻媒体诋毁其他经营者的商誉时,新闻单位被利用和被唆使的,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
    2.行为方式上,有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如果发布的消息是真实的,不构成诋毁商誉。
    3.主观心态为故意。法条的用语“捏造、散布”,即说明行为人主观是故意,过失不构成“诋毁”。
    4.诋毁行为是针对一个或多个特定竞争对手的。如果捏造、散布的虚假事实不能与特定的经营者相联系,商誉主体的权利便不会受到侵害。
    5.需注意“对比性广告”这一宣传方式。对比性广告是以市场上所有的同一类竞争者为诋毁对象。此时应认定为商业诋毁行为,因为其仍然属于诋毁对象特定。
    【例题·多选题】甲公司为宣传其“股神”股票交易分析软件,高价聘请记者发表文章,称“股神”软件是“股民心中的神灵”,贬称过去的同类软件“让多少股民欲哭无泪”,并称乙公司的软件“简直是垃圾”。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1-74)
    A.只有乙公司才能起诉甲公司的诋毁商誉行为
    B.甲公司的行为只有出于故意才能构成诋毁商誉行为
    C.只有证明记者拿了甲公司的钱财,才能认定其参与诋毁商誉行为
    D.只有证明甲公司捏造和散布了虚假事实,才能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