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习题精解(234)
发布时间:2012/11/21 11:53:57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例题】李振声说:“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例题】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连城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是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
以上文字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战国人是不会以鲁国《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的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在百部以上
【例题】林老师的教学实践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声挑战。在这个“升学率就是一切”的年代,林老师的故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他们能够感到“思想着的独立的人的可贵”,而不仅仅是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可以被培养为医生、工程师或中学教师等“有用”的人,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首先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
这段话中作者的核心观点是()。
A.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中可培养出优精尖的人才
B.热爱民族文化、关心时代社会的医生、工程师、中学教师等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标
C.音乐家、世界乒乓球冠军或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只是一些特例
D.培养的人才应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并具备实用技能
【例题】你看,正是因为它硬,常常用作高级研磨切割材料;也是因为它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就更有用武之地了,许多尖端科学向它伸出了乞求的手。据目前所知,金刚石已被用作原子能工业上的高温半导体器件和散热片。可以预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将会越来越广。
根据以上文字,可以推出表述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B.所有尖端科学都向金刚石伸出了乞求的手
C.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金刚石现有价值将大幅度提升
D.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的用途会越来越广
【例题】颜色是一个心理物理量,有些颜色会使人感到温暖,如红、橙、黄色,称之为暖色调,有些颜色使人感到清凉寒冷,如蓝、青、紫色,称之为冷色调。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记忆器官里贮存有这样的信息:橙红色的太阳和火焰是温暖的;冬天青灰色的天空是寒冷的,碧蓝的湖水是清凉的。这是人们对外来颜色信息进行综合后反馈出来的信息。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暖色调和冷色调本身没有温度,冷暖仅是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感受
B.红、橙、黄色能给人温暖;而蓝、青、紫色使人感到清凉寒冷
C.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形成冷暖色调这一视觉现象的主要原因
D.所谓的冷暖色调是外来的刺激与人们的记忆贮存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D。“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可知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实践,选D。
【解析】C。 A项中“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是错的;B项中“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有误;D项中“会在百部以上”说法错误。文段开始就对“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质疑,后又引用他人的观点进一步证明有可能是非鲁国的《春秋》,故选C。
【解析】D。从评价林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作者提倡培养的人才是那种首先具有独立人格,在此前提下具备实用技能的人才。“独立人格”的意思包含着“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D项是核心观点。
【解析】D。 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选项是“许多”而不是所有,属于范围的偷换;C在文中没有提及;D正确,虽然文中是将来时,但通读全段可以知道,可以推出金刚石的用途的发展。
【解析】B。 B项所述“能给人温暖”表述不对,应为“使人感到温暖”。理解题干要求时,要扣住“心理”去体会,颜色和温度没有联系,只是心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