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正文
2015年公务员申论备考辅导:申论审题的四种基本方法
发布时间:2012/11/22 23:29:28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例1】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
    ②恩格斯21岁就着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5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4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例2】
    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敢于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木置于此,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2)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例3】
    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件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诿,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都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
    (1)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2)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例4】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善于听取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谦虚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大有裨益。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