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护士资格 >> 正文
2015临床外科护理学辅导:肠瘘的相关介绍
发布时间:2012/12/2 23:08:18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肠瘘是肠管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形成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进入其他脏器、体腔或体外,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改变。瘘管开口于腹壁皮肤者称为肠外瘘;瘘管与腹内其他脏器或肠管相通称为肠内瘘,如小肠结肠瘘、直肠膀胱瘘。
    (一)病因病理
    肠瘘的常见病因是肠管的病变和创伤,先天性肠瘘较少见。有时疾病治疗需要而施行人工肠造瘘,如空肠造瘘、结肠造瘘。
    高位肠瘘时水、电解质的丢失和紊乱较严重,可发生脱水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低位肠瘘继发性感染明显,而水、电解质的丢失较少,很少引起严重的全身生理代谢紊乱。肠液丢失伴有大量消化酶和蛋白质丢失,加上炎症和创伤的消耗,将导致严重的负氮平衡,发生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肠瘘一旦发生即有不同范围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肠外瘘者腹壁有一个或多个瘘口,瘘口内可见脓液、消化液、气体流出,严重的肠外瘘可直接观察到破裂的肠管或外翻的肠黏膜。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糜烂和水肿,部分病人发生感染或出血,感觉疼痛难忍。
    2.全身表现 为营养不良、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发严重感染者有寒战、高热、气促、脉速等脓毒血症表现。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者出现中毒颗粒的白细胞或血小板计数下降。血生化检查有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口服或胃管注入亚甲蓝从瘘口排出可以证明存在肠瘘。瘘管组织活检可明确有无结核、肿瘤等病变。
    (四)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纠正体液平衡。经手术或瘘管放入双套管负压引流,促使局部炎症消退;感染控制后,瘘管内放置硅胶或乳胶片堵塞瘘管,使肠液不再外流,直至瘘口愈合。对瘘管已上皮化或瘢痕化,或多个瘘存在等情况需要手术治疗,如行肠段部分切除吻合术、肠瘘旷置术。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