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护士资格 >> 正文
2015临床外科护理学辅导:室间隔缺损(VSD)
发布时间:2012/12/23 19:37:14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室间隔缺损(VSD)  最常见
    1.根据缺损的位置分为四种类型:
    ①流出道缺损又称干下型;
    ②流入道缺损:一般缺损较小。
    ③膜部缺损:主动脉瓣及室上嵴下方,为缺损最常见部位;
    ④左室右房通道:称为膜部房室间隔
    2.发病机制
    室间隔缺损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通道,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当肺动脉高压显着,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即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3.临床表现
    小型缺损可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
    中型缺损因体循环血量不足而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乏力、气促、多汗、易患肺部感染。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大型缺损常有生长发育迟缓,心力衰竭的表现。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5级粗糙全收缩期反流性杂音。
    室间隔缺损易并发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4.辅助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右心导管检查
    5.治疗
    (1)内科治疗   强心、利尿、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2)手术治疗   中、大型VSD可手术治疗。
    (3)导管介入性堵闭术    了解适应症与禁忌症。
    6.预后
    自行关闭   多在5岁前,小型缺损关闭率高。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