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临床外科护理学辅导:壶腹部癌
发布时间:2012/12/5 21:42:44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一)病理
壶腹部癌的组织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其次为乳头状癌、黏液癌等。淋巴转移比胰头癌出现晚;远处转移多至肝。
(二)临床表现
(1)黄疸:较早出现,进行性加重,但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可有尿色深、粪色浅及胆盐在皮下沉着刺激神经末梢而出现皮肤瘙痒。
(2)上腹痛:早期部分病人有剑突下钝痛,可向背部放射。进食后较明显,常未受重视,后期因癌肿浸润范围扩大,或伴有炎症而疼痛加重,并出现背脊痛。
(3)发热:合并胆道感染或邻近部位的炎症,可有寒战、高热,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
(4)消化道症状: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腹泻、乏力及体重下降,并出现继发性贫血,胰腺癌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为胆管梗阻、胆汁淤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及胆囊。
(三)辅助检查
(1)化验检查:早期淀粉酶可升高,血清胆红素一般多在13.68μmol/L(8mg)以上,大便潜血试验约85%~100%病人为阳性,镜检可见未消化的肌纤维和脂肪,尿中可有尿糖。
(2)十二指肠引流:引流液中有时可见鲜血或潜血阳性,或可见脱落的癌细胞。
(3)X线检查:
1)胃肠钡餐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
2)PTC:可显示胆总管下端的阻塞部位。
3)ERCP:可以窥视十二指肠内侧壁和乳头情况,并可活检确诊,对壶腹癌及胰头癌(可有胰管狭窄或不显影等)的诊断均有较大帮助。
(4)B超:可确定胆管扩张,对无黄疸者亦能提供早期进一步检查线索。
(5)放射性核素检查:可了解梗阻部位。
(四)治疗原则
本病一旦确诊,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后进行各种方式的消化道重建,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如癌肿侵及门静脉、广泛腹膜后转移、肝转移等不能切除,则应行内引流术以减轻黄疸。若发生十二指肠狭窄,应行胃空肠吻合以解除十二指肠梗阻。
化学疗法一般不敏感,术后可用1~2个疗程,此外还可用中药等治疗。
(五)护理措施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腺切除术都属创伤性很大的手术。在术后1周内,必须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重要生命体征,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以及血糖变化。有条件者应进重点专护病房进行监护。
(2)预防休克和出血,首先要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量,并应用止血剂改善凝血机制障碍,以减少出血和渗血。
(3)预防肝肾综合征,长期黄疸病人常有肝肾功能障碍,术后应进行保肝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类等。在维持有效血循环量基础上,应保证尿量每小时在30~50ml以上。必要时可应用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等,以防急性肾功能不全。
(4)准确记录各种引流量,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腹腔引流管引流量逐渐减少至无引流液流出后1周内拔除。如放置胆道T形管或胰管导管而无异常情况,可于2周左右拔除。
(5)其他护理措施同胰腺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