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辅导:股疝治疗要点
发布时间:2012/12/9 19:31:09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股疝(femoral hernia)是指脏器或组织经股环突入股管,再经股管突出卵圆窝的疝,即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股疝是腹股沟区疝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疝,约占腹外疝的3%~5%。由于股疝具有相当高的嵌顿/绞窄和肠切除的发生率,延误治疗将增加死亡率,老年患者尤其明显,故手术治疗是股疝唯一有效的方法。
治疗原则
任何股疝一经发现,即使患者无不适症状,也应尽早安排手术治疗。股疝随时可能有严重并发症,至股疝已有绞窄现象时,更应紧急手术,切不可因循误事,更不宜妄想手法回纳。
手术治疗
随着人们对腹股沟解剖认识的不断深入,疝修补材料的迅速发展,疝修补术式也是层出不穷,如何正确的评价和选择各种术式,使股疝手术在达到安全有效地同时更加微创、手术时间更短、恢复更快、疼痛更轻、复发率等并发症更低,一直是疝外科医生探索的课题。
1.传统修补:传统手术方式为经腹股沟的McVay 修补法和经股部的修补法,前者的手术是将腹股沟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联合腱一并缝合, 既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 又同时缝闭了股环; 后者则是将疝囊高位结扎后直接缝闭股环。无论是经腹股沟还是经股部的修补法都是有张力的修补, 均存在缝合张力大、组织愈合差、术后疼痛、易复发等缺点。此种方法只在少数基层医院还在使用,已经被逐渐淘
2.Plug网塞填充法: 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游离疝囊至颈部,将疝囊还纳后,把网塞从股管的外口置入,其外缘与股环周围的韧带组织缝合固定。网塞使用方便,但网塞充填股管有可能对静脉产生压迫,引起下肢深静脉回流不畅或血栓形成。如果将一个网塞全部充填在狭小的股管内,容易出现局部异物感,甚至对股静脉产生压迫。仅作填充不做整体修补,则会出现较高的复发率。为此,也有不少学者对该术式进行改良,网塞不再充填股环内,而充填在股环上方的腹壁薄弱区,避免因网塞堵塞股环而产生的并发症,但是随着近年来对“耻骨肌孔”的重视,腹膜前间隙手术已逐步取代了该术式。
3.腹膜前(Preperitoneal)耻骨肌孔覆盖方法: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切开腹横筋膜,显露出腹膜前间隙,将疝囊从股管前拉回,使其成为直疝,将疝囊完全还纳后,用PHS 或MK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上层补片置入腹外斜肌腱膜下方。本手术能够覆盖“耻骨肌孔”,可以修补斜疝、直疝与股疝。我科将临床上应用最多的Plug和Prepefitoneal两种术式对2002年至2008年收治的85例股疝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结果发Preperitoneal在局部异物感、术后复发、切口血清肿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Plug。
4.改良腹膜前修补:外科手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外科医师对局部解剖学的不断认识。最适宜的修补方式,只能城市网于对“正常”解剖结构及修补术式的透彻理解。我科在深入研究学习腹股沟区解剖和Preperitoneal修补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尝试不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从卵圆窝处游离疝囊。遇有不能还纳的疝采取直接切开股环前壁的腹股沟韧带(约l cm)来扩大股环,再将疝囊稍微向外牵拉即可显露疝囊颈,沿疝囊颈环形切开腹横筋膜,用手指和纱布块稍加分离,便可轻松创建出腹膜前间隙,将疝囊回纳腹腔,股疝进入腹壁下动脉内侧,即变成直疝,从股环外置入补片即能完成腹膜前修补。
改良腹膜前修补的优点①不切开腹外斜肌腱膜,避开传统人路,经股管外口直接达到腹股沟管后壁,进行腹膜前全腹股沟区的修补,稳定腹外斜肌腱膜结构。②切口相对较小,解剖层面单一,操作简便,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③因未经前人路解剖腹股沟管,避免了腹股沟神经、子宫圆韧带或精索的损伤,以及术后因瘢痕的压迫牵扯而产生的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④底层补片位于腹膜前,受腹内压的作用对腹内壁起着支撑作用,上层花瓣留置在股管内作为填充体,既不会对股管产生压迫,避免局部异物感,又起到稳定补片和类似塞子的作用,解决了疝的复发问题。⑤遇有不能还纳的疝,采用切开容易显露的腹股沟韧带来扩大股环,可避免因切开陷窝韧带而带来的副伤。
总之,股疝的修补仍没有一个标准化的术式,术者应根据不同的“疝情”制定
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或采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手术方式,由于股疝较低的患病率,不可能让每一位术者成为有数千例股疝治疗经验的专家,因此,建议广大患者到正规疝专科大夫和疝专业科室处就诊,以获得最专业的诊断和治疗,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