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2015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同步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2/2/22 9:43:26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号称“六一居士”的是

  A.白居易

  B.苏轼

  C.欧阳修

  D,蒲松龄

  答案:C

  2、下列属于欧阳修的文学主张的是

  A.“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B.言之有物,辞必己出。

  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D.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朴素,简洁

  答案:A

  3、《书》日:“满招损,谦得益。”这个“书”指的是

  A.四书

  B.尚书

  C.六书

  D.孔子家书

  答案:B

  4、作者枉第三段中引用了“满招损,谦得益”的话,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答案:B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断语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答案:D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述“盛衰之理”所用的史实论据是

  A.唐玄宗前盛后衰的历史

  B.李煜亡国的史实

  C.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史实

  D.陈叔宝荒淫误国的历史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下习作品中,主要通过对比方法表达主题思想的有

  A.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

  B.朱自清的《背影》

  C.茅盾的《香市》

  D.高尔基的《海燕之歌》

  E.郭沫若的《炉中煤》

  答案:ACD

  2、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满招损,谦得益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E.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答案:ACDE

  3、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句子,含有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辟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BCD

  4、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有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座庄宗“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

  C.晋王李克用临终遗言的历史事实

  D.后唐庄宗藏三矢于宗庙的历多史事实

  E.《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名言

  答案:ABE

  三、名词解释题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答案:原:推究,推本求源。

  2、亨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与:给。 矢:箭。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乃父:你的父亲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答案:方:当……时。 系:捆绑。

  4、函梁君臣之首

  答案: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盛,名词用作动词。

  5、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答案:仇雠:仇敌。

  6、抑本真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答案:抑:或,还。 本:椎究本源。 自:由于。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答案:忧劳:忧患勤劳。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8、故方其盛也,学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答案:举:全,尽。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子所溺

  答案: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四、简析题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粱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问:(1)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

  (2)概括这段的论据。

  答:这段用的是历史事实论据:前半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历史事实;后半是国家衰亡、事业失败的历史事实。

  (3)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

  答:作者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体现并突出中心论点的。主要是历史事实的兴与衰、成与败的对比,结论就在事实的鲜明对比、之中;其次是通过“得之难而失之易”与“成败之逆迹皆自于人”两种观点的对比,孰是孰非,“成败之迹”已和盘托出。

  2、《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问:(1)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答:最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观点的两句话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答:这里所运用的两种论据是:理论论据和历史事实论据。

  (3)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答:作者用演绎论证法证明中心论点。引用《尚书》中“满招损,谦得益”的名句作为大前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是结论,中间省略了小前提,即第二段的事例。然后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大前提,以“故方其盛也……为天下笑”句为小前提,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图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结论,即后唐庄宗是因骄傲、逸豫、宠幸伶人而亡国的道理。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