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财会金融 >> 会计职称 >> 正文
2015年会计实务精讲:企业混乱存货管理获诊治
发布时间:2012/2/22 21:49:2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B公司是一家大型船舶建造工业企业,2007年年末总资产近80亿元,其中,年末账面存货超过5亿元。对于这样一家在国际船舶市场中享有盛誉的知名企业,财政部驻江苏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下称“江苏专员办”)在2008年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竟然没有健全的存货核算管理制度,存货登记、核算和实物管理混乱,会计信息质量正在接受挑战。
  误把“财务账”当“台账”
  2008年6月,江苏专员办如期进驻B公司,开始了当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为确保不出现疏漏,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方面已经积累了10年经验的江苏专员办跟往常一样,在刚进点时需要对B公司的利润、成本、所有者权益等会计6要素进行全面怀疑和职业扫描判断。当检查人员将目光转移到成本摊销时,B公司注定逃脱不了责任。
  “当时,我们发现B公司提供的为了证明其成本摊销合理性的相关资料比较乱,就要求B公司提供进货、出货和存货等方面的财务数据,而B公司总是提供自己认为正确的、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数据。于是,我们要求B公司提供台账。”江苏专员办负责会计监督的四处处长潘文立告诉记者。
  台账也就是为了保管实物建立的一套账。但是,让检查人员万万没想到的是,偌大一个企业竟然理直气壮地说:“财务账就是台账,只要把住财务账,库存这一块也在掌握之中。”而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实物账,而且实物账和财务账要相吻合。
  眼见B公司“固执己见”,无奈之下,检查人员改变了查证方法,叫上对方会计人员一起到车间、仓库进行盘点。
  原来,B公司一直采用计划成本法对存货成本进行核算,这对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货物频繁的企业来说是适用的,但是B公司是工业企业,原材料入库后,会形成在产品,当在产品没有实现销售时,不允许结转成本,B公司却直接结转成本。至于在产品部分领用了多少原材料,B公司并不清楚,而是简单化地通过产品销售价格和原材料入库价格来倒推摊销成本,其间过程成了一个“黑匣子”。
  账账不相符已成事实。“不仅‘存货——原材料’计价混乱,而且由于仓库台账登记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导致‘存货——原材料’明细账与仓库台账无法勾稽,不能从任何核算口径来掌控仓库当期的结存数量。”江苏专员办四处副处长何孝文告诉记者。
  对此,B公司顿时哑口无言。
  存货管理混乱
  没有台账,库存管理混乱可见一斑。但是,检查组要对此做出“会计责任”上的判断,还需要进一步查实B公司存货的真实情况。
  检查组亲自对存货监盘,发现B公司的确存在“存货账实不相符”的问题。B公司对“存货——原材料”账面核算不设置数量和对应金额,仓库记录不完整,且两者计价又存在不一致,导致无论从计价还是计量方面都不能核对实物资产的真实情况。
  “检查组发现,企业账面上数亿元的存货散乱堆放在现场,当检查人员实地抽盘某一大宗品种型号的‘原材料——黑色金属’时,企业竟不能当场提供完整、准确的盘点资料。”现场检查负责人何孝文说。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