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全国201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发布时间:2012/2/27 11:14:47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ziteng
  全国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政策的是( )
  A.税收政策
  B.民族政策
  C.宗教政策
  D.语言文字政策
  2.竺可桢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将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 )
  A.一个大的时期
  B.二个大的时期
  C.三个大的时期
  D.四个大的时期
  3.古地理专家认为,与渭水、黄河、济水这条东西交通线相交的南北交通线共有(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4.秦汉时期,为防止匈奴的进犯,在一些边关要塞处广种榆树,用来拦截敌人的骑兵,也同时起到了( )
  A.练兵作用
  B.实战作用
  C.保护作用
  D.绿化作用
  5.考古发掘证明,建立在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各地古代文化进一步( )
  A.变异的结果
  B.退化的结果
  C.排斥的结果
  D.汇聚融合的结果
  6.周人重农,他们不仅把农耕当作简单的生产行为,而且赋予它某种( )
  A.“政道”含义
  B.“武道”含义
  C.“文道”含义
  D.“神道”含义
  7.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 )
  A.“无为”
  B.“无不为”
  C.“自在”
  D.“逍遥”
  8.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 )
  A.畜牧业的萌芽
  B.制陶业的萌芽
  C.农耕业的萌芽
  D.手工业的萌芽
  9.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主要记录了( )
  A.元代食谱
  B.宋代食谱
  C.清代食谱
  D.明代食谱
  10.我国药学理论的出现是在( )
  A.先秦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1.相传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他是( )
  A.先秦时期人
  B.西汉时期人
  C.东汉时期人
  D.三国时期人
  12.三省六部制中,六部隶属于( )
  A.三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门下省
  13.下列关于制度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无组织的社会规范系统
  B.它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D.它在文化体系中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
  14.分封制的瓦解开始于( )
  A.西周时期
  B.东周以后
  C.战国时期
  D.先秦时期
  15.天子自称为“朕”开始于( )
  A.轩辕黄帝
  B.秦始皇赢政
  C.汉高祖刘邦
  D.汉武帝刘彻
  16.中国古代思想家多曾思考过礼的起源问题。其中,认为礼的设立在于节制人的欲望,约束人的行为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7.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
  A.《老子》
  B.《管子》
  C.《商君书》
  D.《韩非子》
  18.东晋葛洪所撰重要道教理论著作是( )
  A.《老子五千文》
  B.《太平洞极经》
  C.《神农本草经集注》
  D.《抱朴子·内篇》
  19.人生在世,应该有所害怕,有所畏惧。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周公
  20.下列选项中,演化出汉赋的是( )
  A.楚辞
  B.大雅
  C.小雅
  D.周颂
  21.尊崇自然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其哲学基础是( )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
  22.现代汉语主要有( )
  A.六大方言
  B.七大方言
  C.八大方言
  D.九大方言
  23.在言语形式方面反对言辞华美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
  A.宋玉
  B.王充
  C.萧统
  D.陆机
  24.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将明清以来的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 )
  A.三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六个阶段
  D.七个阶段
  25.“五四”以后的20年代,主张“儒学复兴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贺麟和冯友兰
  B.梁濑溟和熊十力
  C.唐君毅和牟宗三
  D.余英时和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分别叫做( )
  A.东南楚
  B.东楚
  C.西南楚
  D.南楚
  E.西楚
  27.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有(  )
  A.物质交流
  B.中外文化的沟通
  C.佛教的东传
  D.西域丝绸的输入
  E.西域先进政治文明的输入
  28.科举考试造就了大批优秀文化人才,以下人物属中唐时期人才高峰期涌现的有 ( )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刘禹锡
  E.欧阳修
  29.下列有关“天人合一”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天人合一”观念起源于西周
  B.“天人合一”的专有名称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的
  C.荀子《天论》篇中提出了“天人交胜”的观点
  D.“合一”是指对立的双方有着密切的联系
  E.“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
  30.先秦时期,对“名”、“实”问题提出自己看法的思想家有(  )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尹文子
  E.孟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狭义文化
  32.“塞北江南”
  33.宗法制
  34.《诗经》
  35.禅宗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为什么说中国具有文化发展的广阔地理舞台?
  37.简述中国古代礼与俗的区别。
  38.简述“中庸之道”价值观。
  39.简述汉语的特点。
  40.简述秦始皇“书同文”的政策及其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春秋战国时代是文化观念的原创时代。
  42.试述我国传统市商的经营之道。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