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外贸 >> 报检员 >> 正文
2015年报检员基础知识:检疫性真菌病害-榆枯萎病
发布时间:2012/2/8 22:50:35 来源:城市学习网 编辑:admin
  榆枯萎病 Dutchelmdisease
  分布
  印度、前苏联、伊朗、土耳其、丹麦、挪威、瑞典、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前南斯拉夫、罗玛利亚、保加利亚、希腊、加拿大、美国
  寄主植物
  榆属:美洲榆Ulmusamericana、山榆U.glapa、糙枝榆U.fulva和翼枝长序榆U.alata
  高度感病:荷兰榆U.hollandica中度感病;榔榆U.parvifolia、白榆、光叶榆、英国榆和帕劳榆较抗病。
  危害情况
  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
  一、两次大规模的流行
  20世纪初期:法国→中欧→南欧→英国→北美→西南亚→中亚,后果:榆树大面积死亡,如美国1930~35年,250万株死树
  70年代:英国+北美中西部→北美→欧洲→中亚→西南亚,后果:大部分成年榆树死亡,如英国南部,1970~78年,230万棵榆树中有75%死亡;葡萄牙,1979年80%的榆树死亡。
  为害症状
  新稍萎嫣→叶片变成黄褐色→死亡
  干枯的叶片往往悬挂在枝条上一段时间不脱落症状从一个枝条迅速蔓延到另一个枝条,渐向较大枝条扩展,最后波及全株,导致整株榆树死亡
  病枝颜色较深,横切面深褐色的条纹和斑点,呈褐色环;纵剖面褐色长条纹状;树杈处有许多害虫的坑道
  病原菌:
  榆蛇口壳Ophiostomaulmi(Buisman)Nannf.
  新榆蛇口壳O.novo-ulmipasier
  异名:Ceratocystisulmi榆长喙壳
  分类地位:Fungi;Ascomycota;Ascomycetes;粪科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蛇口壳目Ophiostomatales;蛇口壳Ophiostomataceae;蛇口壳属Ophiostoma.
  无性态:发簇孢属Sporothrix和粘束孢菌属Graphium
  病原形态:
  异宗配合。子囊壳黑色,基部球形,具长颈,以褐色假根状菌丝表生或埋生在基质上。
  O.ulmi:壳基宽100-150?m,颈长280-510?m,颈基宽18-42?m,颈顶宽11-16?m
  O.novo-ulmi:壳基宽75-140?m,颈长230-640?m,颈基宽19-36?m,颈顶宽9-14?m.
  子囊球形至卵形,壁薄,易消解,子囊孢子透明,单胞、桔瓣形,大小为4.5-6×1-1.5?m,成熟后,随膨胀的胶质物从长颈内流出,聚集成奶白色的粘性孢子滴。
  越冬
  菌丝体、子囊孢子、分生孢子在衰弱的病株内或被砍伐的病树、死树内的虫道和蛹室中越冬
  传播途径
  1.田间主要随昆虫传播。
  已肯定的介体有:欧洲榆小蠹、欧洲大榆小蠹、美洲榆小蠹、闪光边材小蠹、炸黑小蠹、短体边材小蠹、额沟黑小蠹、腹瘤小蠹,虽然传播介体种类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前3种小蠹虫。
  2.远距离传播:
  苗木、原木、木制品和包装箱垫的榆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