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自考组织行为学论述题解析04
发布时间:2012/4/17 10:18:09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ziteng
16.试述我国古代关于领导素质观点。
我国古代的领导思想十分丰富 1.《孙子兵法》有关领导素质的论述。
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篇篇都有为将之事和对将领帅的要求。孙子把将帅看成是掌握民众生死中,是国家存亡的主宰中,强调将帅有优良的素质。孙武的兵法主要是给将领用的,对将领要求甚多。孙武把对将领的基本素质要求归纳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其中,孙武把“智”放在第一位。2.荀子关于领导者素养的论述。荀子是一位儒家思想家,但对于其他学说,尤其是法家的思想主张也颇有批判吸收。他的这种儒法合流的思想特点在其领导思想中同样有所反映和体现。荀子关于领导者的素养的论述时他全部领导思想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部分。对于领导者的素养和臣的素养两个方面。荀子还就人的素质的形成进行了论述。总之,荀子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领导思想、从总体上看,荀子的领导思想代表了战国时期儒家指导思想的最高成就。在荀子的领导思想中,还有不少新见解、新主张值得我们重视。3.韩非关于领导者决策素质的论述。韩非的领导思想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领导者的守职之道、领导者的用人和领导者的决策三个方面。决策一词首先见于《韩非子》,韩非有关于决策的思想集中表现为:利大害小原则;臣议君裁办法;“讽定而怒”的实施要求。
17.试述国外有关领导素质的观点。
1.传统素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生而具有的,生而具有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领导者。亚里士多德是这种观点杰出代表。2.现代素质理论。现代素质理论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识人方面和育人方面。现代素质理论存在着某些缺陷,就是孤立地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忽视了被领导者和环境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3.美国学者的领导素质观。在美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美国人推崇个人成就,敢于冒险,注重实用和效率。反映在领导素质观上,强调两点:一是实际能力;二是创业精神。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把领导者的素质称为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务实的结合,是可以学来的。
4.日本企业界对领导素质的认识。日本的管理思想源于中国的儒学,吸收了美国管理科学的有关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领导素质标准。这种标准既体现在能力品质方面,又注重气质性格的作用。
18.试述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 领导与决策的关系十分密切,这是因为:1.决策时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决策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领导活动的一切方面和一切环节都离不开决策。可以说,领导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2.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
决策的正确性是领导者取得成功关键所在3.科学决策时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效能忽然组织的未来发展。领导者只有通过科学决策才能避免战略失误,是领导行为有效性的重要保证。4.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风云变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一个组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迅速正确地做出反应和决策。5.决策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
19.试述预测在决策过程中作用。
1.决策时面向未来的事先安排。领导者判断未来,适应未来,并努力去实现他所需要的未来。这就要求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预测,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2.社会发展趋势对领导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把握时机,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3.决策是对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决策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规划未来的活动,必须以预测为基础。4.预测的核心任务就是将未来的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趋势用概率方式加以确定,以构成决策的前提假设。科学的预见性是领导决策的基本条件和素质,预见性强的领导者有更多的机会去获得成功。
20.试述激励过程中,特别重视产生动机的内在因素和导向行为的外在因素刺激的原因。
在激励过程中,特别重视产生动机的雷扎因素和导向行为的外在因素刺激
1.从需要来看:人有很多需要,可以产生多种动机,但在众多动机中只有优势动机才能引起人的行为,兴趣和爱好价值观抱负水平影响人们优势动机的取向。人们的行为总是指向满足优势懂事的强烈需要,这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其他需要的水平才会有所他、上升而成为优势动机。所以,在人的一生中,行为是不会终止的。但是,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激励员工,使他们把个人需要与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是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动机成为优势动机,增加达成组织目标的愿意程度。取得优异的工作绩效。2.目标来看:它首先是个体为了满足需要而追求的导向物。如果目标与需要关系不大。就很难产生动机。引起行为。但是,作为产生动机的外在因素刺激,目标还起着强化需要,激发动机的“诱因”作用。所以管理人员在设置目标时。既要重视目标满足需要ide程度,又要考虑目标强化动机的“诱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