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外贸 >> 国际商务师 >> 正文
2015年国际商务师考试辅导:发展对外经贸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2/4/4 17:39:06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经济资源的配置,可以实现国内外资源的转换,因而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具有其他经济部门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职能,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补充、调剂、促进和推动的杠杆作用。
  一、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生产要素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顺利发展,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发展对外贸易,通过国际范围的商品交换,转换使用价值形态,满足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比例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从我国50多年对外贸易的实践看,这方面的作用是很显着的。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生活资料换取必需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在我国进口商品中一直占绝大比重,1950--1960年约占全部进口的91.9%;20世纪60年代后,生活资料在进口中的比重虽然有所增加,但生产资料在进口中的比重始终占80%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进口了大量发展工业生产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所需要的机械产品和原材料;发展农业所需的化肥、农药、拖拉机以及相应的生产设备;发展轻工业所需要的棉花、化纤等原料和相应的生产设备;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优质钢材、石油管、矽钢片等以及各种重工业技术装备。这些物资的进口,增强了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力量,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扩大再生产按比例协调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出口贸易,为国内产品开拓国外市场,扩大我国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同样县有促进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作用,使国民经济在新的更高的基础上实现平衡。
  二、促进生产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
  对外贸易通过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出口方面,通过发展出口贸易,使我国的产品直接加入国际竞争,从而迫使企业加速技术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通过推行国际标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这有力地促进技术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发展“创汇农业”,扩大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直接促进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的发展。我国出口商品构成中,高技术产品的比例迅速上升,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发挥了显着作用。
  进口方面,通过进口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技术和原材料,
  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引进的技术设备,通过扩散效应,还能促进其他企业、行业的技术进步。我国许多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以进口为支撑的。
  发展对外贸易还可促进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从国J'b弓l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重要任务。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在现代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科学技术的发明、使用、转让等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和限制。通过技术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可使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的道路上节约时间和研究经费,跨越某些传统的发展阶段,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我国从总体上看科技水平较落后,通过引进技术,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有的领域还赶上先进国家而居世界领先地位。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加速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跨国直接投资并不仅仅是资本流动,而是包括资本、技术和经营知识的总体流动。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希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以迅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践证明,通过技术贸易,进口先进技术,往往难以购买到最先进的技术,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方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为保证在中国市场的切身利益,因而愿意把先进的生产向中国转移。这些先进技术所产生的“外溢”作用,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加速老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中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跨国公司投资密集的行业,引进的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这些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而且还对国内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推动国内技术进步,缩小国内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扩大劳动就业
  发展对外经贸活动是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手段。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扩大对外经贸活动作为缓解本国劳动就业压力的手段之一。我国是拥有劳动力最多的国家,而且物质生产与劳动力生产严重失衡,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压力很大,它关系到政局的稳定、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等重大问题。
  从进口来看,通过进口国内短缺的原材料、设备等物资,使生产规模得以扩大,从而增加劳动就业机会。例如,我国是世界上出l:I纺织品最多的国家,但同时我国也是世界市场上纺织原材料、设备的重要进口国,如果没有纺织原材料、设备、技术的进口,我国纺织品的生产规模与出口规模都将大大小于现有规模。
  从出口来看,我国出口商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进料加工再出口在全部出口中已占50%以上。可见出口贸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我国整个出口贸易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进料加工再出口将继续发展,进口的设备和生产资料也将增加,这些都可为劳动就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
  从利用外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到2002年10月,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就业的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占全国非农业就业人员的ll%强。若考虑外商投资进行加工贸易业务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及国内采购所创造的间接就业机会,则外商提供的总就业机会更多,这大大缓解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不足的矛盾。同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还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一般都高于我国同类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需要有较高的劳动技能的工人来掌握。这些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还会通过人员流动传播到其他企业的方式,更大面积地带动全社会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持久的促进作用。
  五、有效地弥补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
  资金不足是长期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利用外商,可以有效地弥补中国建设资金不足的缺口。据统计,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达14。5%左右,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中国积累建设资金和投资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外资在资金规模上已超过国家预算内投资,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第三大资金来源,对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丰富国内市场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特别是人民的基本生活日用必需品,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供应。但同时也应当发挥对外贸易在这方面的作用。如基本生活必需品粮食的进l:3,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的生活用粮和经济作物区的粮食供求,还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农业生产内部得到调整。又如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购买力的提高,进El品种繁多的日用消费品和一些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繁荣国内市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也对丰富对内市场供应、提高消费档次起了巨大作用,外商投资企业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大量中高档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