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学历教育 >> 自考 >> 正文
浙江省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发布时间:2012/5/21 10:59:14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ziteng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心理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C.态度与态度改变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2.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 )
  A.1895年
  B.1908年
  C.1924年
  D.1935年
  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 )
  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B.归因问题
  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
  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4.生物理论强调______和遗传差异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
  A.环境
  B.本能
  C.人际交往
  D.暗示
  5.在学习理论的三种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遗传本能
  B.联结
  C.强化
  D.模仿
  6.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做( )
  A.第一印象
  B.知觉
  C.个人感觉
  D.个人知觉
  7.以下属于认知理论的是( )
  A.角色理论
  B.归因理论
  C.交换理论
  D.理性决策论
  8.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
  A.慈悲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9.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行事,这种现象叫做( )
  A.自我确认
  B.自我检控
  C.体像
  D.自证预言
  10.以下对侵犯行为的界定中不正确的是( )
  A.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
  B.是一种为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如职业杀手的杀人行为
  C.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
  D.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
  11.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称为( )
  A.侵犯行为
  B.兴奋转移
  C.去个体化
  D.个体化
  12.根据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责任规范
  B.相互性规范
  C.社会公平规范
  D.社会利益规范
  1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 )
  A.抗拒
  B.暗示
  C.集中注意
  D.分散注意
  1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的产生是由于( )
  A.个人内部因素
  B.分类、图示与认知构建
  C.学习经验
  D.争夺稀有资源
  15.以下量表和方法中,属于态度的直接测量法的是( )
  A.利克特量表
  B.投射技术
  C.生理指标测量
  D.反应时测量
  16.人们喜欢给予自己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惩罚的人。这种现象体现了人际吸引的( )
  A.联结原则
  B.强化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公平原则
  17.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是______,它常被用在政治广告中。( )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慈悲效应
  D.曝光效应
  18.最早开始对爱情进行科学测量的是( )
  A.Sternberg
  B.Rubin
  C.Hatkoff
  D.Lee
  19.以下对“社会交换理论”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美国社会学家Homans提出
  B.“酬赏”是它的基本概念
  C.对交换结果的评价采用相对的比较标准
  D.“成本”是它的基本概念
  20.______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
  A.社会交换
  B.社会懈怠
  C.社会影响
  D.社会促进
  21.______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
  A.服从
  B.顺从
  C.从众
  D.众从
  22.______也叫小团体意识,这种思维模式常常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
  A.团体沟通
  B.团体决策
  C.团体极化
  D.团体思维
  23.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的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决定着绩效。这是______的观点。( )
  A.特质理论
  B.领导与下属交换理论
  C.Fiedler权变领导模式
  D.成就动机理论
  24.______被看作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工具。( )
  A.协商
  B.有效的协商
  C.多方协商
  D.协商与退让
  25.以下健康模式中,强调心理、生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社会变化、社会压力等对健康的影响的是( )
  A.生物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心身医学模型
  D.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26.______是指个体将负性事件的起因归于稳定的、内在的与全面性的因素时所带来的悲观状态。( )
  A.自我效能
  B.应对方式
  C.控制感
  D.习得性无助
  27.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应激事件与健康之间,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
  A.认知
  B.应对方式
  C.经验
  D.个性
  28.______关注的是社会文化的特征及其运作方式。( )
  A.文化人类学
  B.文化心理学
  C.文化
  D.跨文化心理学
  29.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途径( )
  A.价值途径
  B.功能途径
  C.情境途径
  D.自我途径
  30.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访谈法
  C.民俗分析法
  D.价值调查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的是( )
  A.心理的发生
  B.心理发展的规律
  C.个体过程
  D.人际过程
  E.团体过程
  2.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
  A.样本代表性
  B.实验场景
  C.实验者偏差
  D.被试偏差
  E.伦理问题
  3.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与以下哪些过程有关( )
  A.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B.从他人的行为推断自己
  C.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D.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E.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4.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很多,以下属于被说服者因素的是( )
  A.人格特性
  B.个体差异
  C.卷入程度
  D.受欢迎程度
  E.心情
  5.以下哪些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原因( )
  A.人格特征
  B.认知风格
  C.生理因素
  D.心理因素
  E.社会文化因素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判断下列各题,并改正。
  1.当人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个过程被称为第一印象。
  判断:
  改正:
  2.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都属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其中利他行为的涵盖范围大于助人行为。
  判断:
  改正:
  3.当个体最初的意见保守时,经过团体谈论的结果将更加保守;而当成员最初的意见倾向于冒险时,团体讨论的结果将更加冒险。这两种情况叫做团体决策。
  判断:
  改正:
  4.团体极化也叫小团体意识,这种思维模式常常导致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判断:
  改正: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哪些情境因素会影响到利他或助人行为?
  2.经常使用的测量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3.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个人知觉?个人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结合实际分析说明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
  2.凝聚力对团体有哪些作用或影响?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