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级建造师考试项目管理复习总结(16)
发布时间:2012/6/7 12:07:48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ziteng
1Z202055掌握施工成本分析的方法
施工成本分析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
一 施工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比率法。
(一)比较法(指标对比分析法):1将实际指标与目标指标比较;2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比较;3与本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比较。(不会考)
(二)因素分析法(连环置换法):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程度。(经常考,多出选择题)
分析的步骤:
1确定分析的对象,并计算出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异;
2确定该指标是由哪几个因素组成的,并按其相互关系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先实物量、后价值量;先绝对值、后相对值)。
3以目标数为基础,将各因素的目标数相乘作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4将各个因素的实际数按照上面的排列顺序进行替换计算,并将替换后的实际数保留下来。
5 将每次替换所得的结果,与前一次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异即为该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6 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应与分析对象的总差异相等。
(本科不考)例: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比目标成本增加30657元,资料见下表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项目
单位
目标
实际
差额
产量
立方米
600
630
+30
单价
元
710
730
+20
损耗率
%
4
3
-1
成本
元
443040
473697
+30657
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
1 分析对象是商品混凝土的成本,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30657元,该指标是由产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的,其排序见上表。
2 以目标数443040元(=600×710×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630替代600
630×710×1.04=465192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730替代71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4=478296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3=473697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 的差额=465192-443040=22152元
第二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478296-465192=13104元
第三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473697-478296=-4599元
4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2152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3104元,而损耗率降低使成本减少了4599元。
5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为30657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总差额相等。
(三)差额计算法(因素分析法的简化)
★(四)比率法:常用的比率法有1 相关比率法(产值与工资的比率)2构成比率3动态比率(同比、环比)。(记住三个比率的名称)
二 综合成本的分析方法:
(一)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是施工项目成本分析的基础。
(二)月(季)度成本分析:1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对比;2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对比。
1Z202056掌握施工成本的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的两个基本环节是:一是计算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二是计算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施工成本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的对象(有关成本核算对象确定参考项目管理)。★形象进度、产值统计、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误差不能太大,使用统一单位如工程量或价值等)
对竣工工程的成本核算应区分为竣工工程现场成本和竣工工程完全成本;
竣工工程现场成本是有项目经理部进行核算分析,目的是考核项目管理绩效;
竣工工程完全成本是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分析,目的是考核企业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