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2015年公卫执业医师基础综合精选习题(49)
发布时间:2012/8/14 15:51:40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1~4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8岁,一年来每于剧烈活动时或饱餐后发作剑突下疼痛,向咽部放射,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2周来在乡镇出差,发作频繁且有夜间睡眠中发作,2小时来疼
  痛剧烈,不能缓解,向胸部及后背部放射,伴憋闷,大汗。
  1.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主动脉夹层分离
  B.自发性气胸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肺动脉栓塞
  E.急性心肌梗死
  2.此时最有助诊断的辅助检查是
  A.超声心动图
  B.胸部X线
  C.心电图
  D.心肌酶
  E.CT
  3.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硝酸甘油静脉点滴
  B.溶栓治疗
  C.吗啡皮下注射
  D.肝素静脉点滴
  E.卡托普利口服
  4.该患者2个月后回到北京,心电图ST段仍持续升高,未回到等电位线,应考虑的并发症是
  A.再发心肌梗死
  B.梗死面积扩大
  C.急性心包炎
  D.室壁瘤形成
  E.梗死后再发心肌缺血
  标准答案:1.E;2.C;3.B;4.D
  试题难度:1.易;2.中;3.中;7.难
  认知层次:1.简单应用;2.综合应用;
  3.综合应用;7.简单应用
  解析:选析第5、6、7题。
  2题:本题为解决问题,治疗题。
  患者一年来活动、饱餐后剑突下疼痛,持续数分钟自行缓解,符合劳力性心绞痛症状。2周来发作频繁,夜间也有发作,考虑为不稳定性心绞痛。2小时来胸痛剧烈,不缓解,伴大汗,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为明确诊断,应作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出现ST段抬高(肢导≥0.1mV,胸前导联≥0.2mV),就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选择心电图检查的更重要的目的是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对大多数医院推荐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怀疑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上ST段抬高是溶栓治疗的指征。心肌酶谱CK虽可证实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但发病6小时才能在血液中检出,不能根据CK和CK-MB来确定溶栓治疗。超声心电图虽可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但不能用来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
  3题:本题为解决问题、治疗题。
  患者胸痛持续30分钟以上,心电图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ST段抬高(肢导≥0.1mV,胸导≥0.2mV),无溶栓禁忌证者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以达到血管再通,实现心肌再灌注,抢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并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目的只是为了减轻胸痛症状,故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
  4题:本题为理解题。
  患者在心梗死后4周,心电图ST段持续升高,考虑室壁瘤形成。再发心肌梗死的情况是梗死相关血管再造后,心电图ST段落到等电位线;如该血管又闭塞,发生原部位再梗死时,ECG原来已回落的ST段再次抬高;本病例为ST段持续升高,故不可能是再发心肌梗死。梗死面积扩大是指心电图上梗死相邻部位,原来无梗死改变的导联也出现ST段抬高和(或)Q波形成,提示梗死面积扩大。
  急性心包炎表现为心电图广泛、普遍的ST段弓背向下抬高,不像心肌梗死有定位性,无病理性Q波,伴肢体导联的电压。梗死后再发心肌缺血虽然可能发生ST段抬高,但缺血性变,ST段也能恢复,不会持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ST段持续升高是室壁瘤形成的表现,发生机制可能由于正常心肌与室壁瘤心肌之间复极不一致所致。
  5.患者,男性,36岁,进食后突发上腹刀割样疼痛3小时。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穿孔
  B.急性阑尾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大叶性肺炎
  标准答案:A
  试题难度:中
  认知层次:简单应用
  解析:此题属于经验性试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对溃疡穿孔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掌握。
  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大叶性肺炎一般不会出现肝浊音界消失,故可排除B、C、D及E。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