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职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正文
司考刑法讲义辅导:犯罪的概念
发布时间:2013/10/20 21:07:50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知识要点】

  第13条本文部分从正面界定何为犯罪,“但书”部分从反面强调何种行为不是犯罪。“不认为是犯罪”是指立法上不认为是犯罪,司法上也不能认为是犯罪,而不是说成立犯罪但不处罚,也不能理解为成立犯罪但不作为犯罪处理。

  1.文理解释:

  (1)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就是指法益侵犯性。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侵害或者威胁法益,不管其内心多么邪恶,也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社会危害性。例如,甲在荒山野外狩猎时,误以为稻草人是自己的仇人乙而开枪。

  社会危害性是质与量的统一,是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2)刑事违法性。

  刑事违法性的实质就是社会危害性。

  (3)应受刑罚处罚性。

  区分不应受惩罚和不须受惩罚:前者是指行为根本不成立犯罪;后者是指行为成立犯罪但依法免予刑事处分等。

  2.论理解释:法益侵犯性(客观违法性);非难可能性(主观有责性)。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