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2015年中西医综合辅导: 疳证的病因病机
发布时间:2013/1/31 22:14:45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一、疳证的病因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可涉于五脏。
    二、疳证的常证、兼证病机
    疳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弱,正虚不着的疳气阶段;
    继之脾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络脉,则呈现虚中夹实的疳积证候;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于调治,脾胃日渐衰败,津液消亡,气血耗伤,元气衰惫者,则导致干疳。
    若脾病及肝,肝失所养,肝阴不足,不能上承于目,而见视物不清,夜盲目翳者,则谓之“眼疳”;
    脾病及心,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而见口舌生疮者,称为“口疳”;
    脾病及肺,土不生金,肺气受损,卫外不固,易于外感,而见咳喘、潮热者,称为“肺疳”;
    脾病及肾,肾精不足,骨失所养,久致骨骼畸形者,称为“骨疳”;
    脾虚不运,气不化水,水湿泛滥,则出现“疳肿胀”。
    若脾虚失摄,血不归经,溢出脉外者,则可见皮肤紫斑瘀点及各种出血证候。
    重者脾气衰败,元气耗竭,直至阴阳离决而卒然死亡。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