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知识:细菌染色标本的抗酸染色法
发布时间:2013/6/2 21:15:54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抗酸染色也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因为临床上绝大多数病原菌为非抗酸性细菌,所以抗酸染色不作为临床上常规的细菌检查项目,只针对性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检查,即可作出初步鉴定。将有肺结核症状病人的痰标本,制成涂片后,作萋-纳染色镜检,根据所见结果即可报告“找到(未找到)抗酸菌”。再如有肾感染症状的病人,取其尿标本,经离心沉淀后作涂片,行萋-纳及潘本汉抗酸染色,如两张涂片均查见红色抗酸杆菌,可报告为“找到抗酸分枝杆菌”.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用于细菌鉴定的还有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等。鞭毛染色后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体上有无鞭毛、鞭毛的位置及数量,在细菌鉴定中,特别是非发酵菌的鉴定中很重要。疑为白喉棒状杆菌感染,进行涂片检查,除证实为革兰阳性典型棒状杆菌外,还须用异染颗粒染色法,镜检异染颗粒,方可初步报告“检出形似白喉棒状杆菌”,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