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中西医师考前辅导:甲亢的中医辨证论治
发布时间:2013/9/2 20:41:08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一)中医病因病机

  1.情志失调 由于长期忧思恼怒,致使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则津液失于输布而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于颈前而形成瘿气,其消长常与情志变化有关。

  2.体质因素 妇女由于经、带、胎、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密切相关,如遇有情志不畅等因素,常可致气滞痰结,肝郁化火,故女性易患本病。

  总之,内因是体质因素,情志失调则是瘿气发病的主要诱因。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气郁化火,耗气伤阴。

  (二)分证论治:(二气二旺)

  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前肿胀,烦躁易怒,胸闷,两胁胀满,善太息,失眠,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

  证候:颈前肿胀,眼突,烦躁易怒,手指颤抖,多汗,面红目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汗多,手颤,消瘦,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消瘿散结。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前肿大,眼突,心悸失眠,消瘦,神疲乏力,气短汗多,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纳差,大便溏薄,舌质红或淡红,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消瘿散结。

  方药:生脉散加味。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