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临床执业医师复习:疾病分布
发布时间:2014/3/20 14:37:39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admin

  疾病分布

  疾病分布常用指标:

  发病率(新病例数/暴露人口数)——急性病 罹患率:较短时间 ——疾病的流行或爆发

  患病率:(新旧病例数/平均人口数)——现患人数,适于病程长的慢性病=发病率*病程

  死亡率(死亡数/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该病死亡数/患该病人数)

  (一)发病率(Z2006-1-19) 疾病统计指标每年必考一题,重点是发病率和罹患率,今年应重点关注的是罹患率)

  1.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某病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的新病例数/同时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

  3.一般以年为单位。

  4.比例基数按惯例或疾病发生强度而定。

  5.计算发病率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例数。

  6.对一些恶性肿瘤、高血压等慢性病,难于确定准确的发病时间,一般可将其初次诊断时间作为发病时间。(Z2005-1-17)选择合适的统计指标:

  7.可按病种、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等计算,这样计算的发病率称为发病专率。

  8.发病率一般可用于

  (1)描述疾病分布(2)病因假设的形成。(3)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危险性。(4)评价卫生保健规划、计划及措施的效果。

  (二)罹患率(是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1.罹患率=(观察期间内的新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比例基数

  2.与发病率不同,罹患率是反映小范围、短时间发病水平的指标。

  3.时间范围以月、周、日为单位。

  4.分子为新病例,分母为同期的受危险人口。

  5.例如计算食物中毒罹患率时,应将摄取可疑食物者作为受危险人口。

  6.计算传染病罹患率时,可用易感者作为受危险人口。

  7.优点是可根据暴露程度较精确地测量发病水平。

  (三)患病率(患病率常用于慢性病调查统计,罹患率用于衡量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小范围短时间)

  1.表示某特定时间内,被观察的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值。

  2.如果特定时间指某一天,则称为时点患病率。

  3.常由一次性横断面调查获得,此时的分母为“调查人数”。

  4.时点患病率=(某日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5.如果特定时间指一段时间,则称为期间患病率=(某期间新{日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100%

  (四)病死率

  1.表示一定期间内某病全部患者中因该病死亡的比率。

  2.某病病死率=(一定期间内因患某病死亡的人数/该病患者总数)x 100%

  3.如果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某病死亡率/某病发病率)×100%

  4.病死率主要用于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5.以病死率作为评价不同医院医疗水平时,要注意可比性。

  (五)疾病构成比

  计算式为:[某种(类)疾病例数/各种疾病总例数]×100%,用于说明某地区或某机构的疾病分布情况。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