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料 >> 医药 >> 执业医师 >> 正文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药理学》考试复习讲义(9)
发布时间:2015/5/9 15:04:29 来源:城市网学院 编辑:jim

  清热药主要药理作用

  a.抗病原微生物(抗菌谱广)——抗细菌内毒素(提高机体对内毒素耐受能力);

  b.抗炎——解热;

  c.对免疫系统影响(多数提高,某些抑制)——抗肿瘤;

  d.其他: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凝血等。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性理论即是研究中药的性质、性能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还具有涩味或者淡味,因而实际上不止五种。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种滋味,所以仍然称为五味。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的作用。

  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