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综合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从“苏州公交门”事件看社会
发布时间:2010/12/24 9:48:08 来源: 编辑:
    “苏州公交门”事件
  
  2010年12月18日晚,苏州一辆公交车上,一对90后小情侣在车上“大秀恩爱”,引来公交司机不满,责令他们下车。为此,双方在车上吵闹起来,最后小情侣投诉到苏州新区公交公司。这件事随后被网友们发布网上,顿时成为热议的话题,有人赞赏,有人质疑。这件事被冠以“苏州公交门”事件。
  在公交车上“秀恩爱”,当事人表示是在“挤痘痘”,司机则说二人的行为大有限制级的趋势,因而把他们赶下车。而事情到底又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很难说清谁是谁非。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为自己的行为开脱。
  如此的“恩爱秀”以屡见不鲜了。在大学的校园里,走在路上,总是能免费的观赏到这样的场景。虽然大多数人嗤鼻而过,有的人则骂上几句,也不了了之。无论在私人的场合还是在公共场所,面对着这样的场面,已经变得不足为奇了。这本来是一种时代进去的变现,因为人们已经将这种在“地下”表达的情绪转移到了“地上”。可是,也应该说,这样的情绪表达对于中国这个民族来说,是不是一种道德的退步呢?
  不管怎样说,司机只能谴责,却不能把他们赶下车。在公交车上秀恩爱,有亲密的举动,开放到何种程度,我们无法得知,但有一点,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只能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提醒与监督。
  这就像一堂生动的道德争辩课,谁对谁错没有答案,可是,争辩的作用却是能让人进一步认识社会的道德与法律,推动社会的进步。
  许多的事情,只能从道德的角度去看,可能因为小情侣投诉,导致公交司机被罚,最后辞职。网友们的情绪更多的站在了司机的一边,再加上,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司空见惯,平时走在路上,看见了,也是视而不见。而苏州公交门事件,像个导火线一般,燃起来,烧到有类似经历的人,从而也热起来。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国外,可想而知,简直不能称为事。但是,我们得想到,中国是一个在情欲方面保守的国家,即使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也是个地下。就像第三者插足,原本是多么可耻的行为,可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下,也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道德,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可能会扮演好它的角色,一旦事情过去,下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也是笑笑而过。
  看到很多的市民网友力挺司机,像鲁迅写的关于卫道士的讽刺小说,人们已经有一种想要当卫道士的冲动。每个人都可以去谴责不道德的行为,却不能把自己塑造成道德的卫道士。对于一个进步与宽容的时代,道德的戒律就比较少,一个落后和禁锢的时代,道德的戒律就比较多。不管如何,道德只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产生。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