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信封上的“俄罗斯”让人们略感意外,那么“卡塔尔”则让更多人感到吃惊。昨晚,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在瑞士苏黎世宣布,俄罗斯将举办2018年世界杯,而2022年世界杯举办权花落卡塔尔。
和原本预定的北京时间23点10分宣布主办国相比,布拉特上台的时间整整迟到了20分钟,而此后10分钟,他洋洋洒洒阐述了足球的深远意义,让台下所有人心急如焚。当他拿着2018年世界杯主办国的信封成为镜头焦点,“俄罗斯”清晰地展现在全世界面前时,伊辛巴耶娃、阿尔沙文和阿布起立欢呼相拥庆祝,俄罗斯代表团用这样的承诺对国际足联的选择表示感谢,“你们一定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我们将一起创造历史。”
感谢布拉特现场决定不再赘述足球的影响和意义,他将第二个信封对准世界,而“卡塔尔”出现时,现场又是一片沸腾,众多官员和哈曼拥抱庆贺。2006年亚运会上那个骑马点燃火炬的王子,已经不能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大口喘着气,告诉全世界,“感谢你们今天做出的决定,给卡塔尔机会,你们将会为此而骄傲。”
■世界杯申办·外因
中国成为场外主角
中国是否申办影响主办权竞争 美国借机大做文章
尽管中国没有参与2018年和2022年的世界杯申办大战,但此次的缺席者却成为影响世界杯归属的一个场外因素。尤其是2022年世界杯申办的各方争夺者,更是因为中国是否会申办2026年世界杯这一因素而感到“紧张”。
2018年世界杯申办之争是“欧洲内战”,2022年世界杯则是美国与亚洲四国(韩国、日本、卡塔尔、澳大利亚)之间的对决。
早在南非世界杯之时,中国足协掌门人韦迪曾公开表示:“中国要尽早申办世界杯,最好是2026年世界杯。”就在此次投票之前,他旧话重提,尽管他礼貌性地祝福亚洲几国可以申办2022年世界杯成功,但如果没有成功,他认为中国应该申办2026年世界杯, 甚至如果失败继续做好申办2030年世界杯的准备。
中国有意申办2026年世界杯对正在和亚洲对手竞争的美国代表团无疑是个“好消息”。曾为本国成功承办1994年世界杯作出贡献的前美国足协主席罗滕伯格说,中国有意申办世界杯“可能是美国在申办中努力要说的最大事之一”。美国申办委员会主席古拉蒂的话中也存有“私心”,他说:“我不认为会有人怀疑中国有能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主办国。”
在美国人的口中,中国是2026年世界杯最合适的主办国,从这个角度上说,2022年最好不要再交给亚洲来办,而应该交给唯一的非亚洲申办者——美国。
和美国一样,卡塔尔申办大使米卢也认为中国肯定有能力,也有希望主办2026年世界杯,但他同时认为,亚洲为什么不可以连办世界杯呢?他说:“如果中国人想办成一些事,那就肯定不是问题。我希望中国申办世界杯,这肯定将激发整个国家对足球的重视,把它变成体操、乒乓球一样的优势项目。”
晨报记者 宋 翃
■世界杯申办·钱景
各国争办世界杯 不爱球赛爱钱途
一桩30亿英镑的大买卖
为了成功申办世界杯,申办方请出各路神仙为自己助阵,包括球员、明星和政要。让他们付出如此努力的原因,除了能够增强国家影响力之外,还有商业利益。“卡梅隆为什么这么积极?是因为世界杯有可能为英国带来30亿英镑的收益。”英国媒体分析说。
当今世界,举办大型国际赛事已经成为一桩大买卖,各国都在争取获得这个权益。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渐意识到世界杯和奥运会是一颗巨大的摇钱树。
以南非世界杯为例,他们为举办世界杯付出了35亿美元,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国家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涌入的游客,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国外投资增加等好处。德国世界杯更是如此。该国政府在2006年末的报告中表示,举办世界杯为他们带来3亿欧元的旅游收入。这还只是个零头,他们的零售业获益20亿欧元,门票收入达到4亿欧元,并且多出5万个工作岗位。正是这些让政治家们对世界杯如此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