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综合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村长被碾死”案切莫急于定性
发布时间:2010/12/30 10:06:19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
  摘要:我们无意于怀疑乐清市的案件定性,只是此案实在太蹊跷,其中不乏重大嫌疑之处,本当进入立案程序,以更进一步的调查来回应公众质疑,而不是急于定性,更不能就此结案。

温州村长被碾死案切莫急于定性(图)

  昨天,浙江温州乐清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网传的“上访村主任被故意碾死”一事作出说明,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件”。25日,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53岁的村主任钱云会脸朝下,被一辆大型工程车压断了脖颈。村民中悄悄流传着“村主任是被4个人抬起,扔在工程车前轮下压死”的说法。

    事故现场照片令人惨不忍睹。面对这样一起惨烈的“交通事故”,没有人愿意相信村主任是被故意碾死。从人类的善良本性出发,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起交通肇事案件。据悉,肇事工程车驾驶员属无证驾驶,目前已被刑拘。希望法律能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死去的村主任一个交代。

    然而,即便这只是一起简单的“交通肇事案件”,但由于网络的传播,演绎到眼下这种地步,恐已非一般交通肇事案件可比。倘若案件就此打住,公众心中的疑团尚未得到回应,对此案的猜测也就不会停息。借用蒲岐镇一名政府工作人员所说,“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这起交通事故和钱云会之前的上访联系起来”。如果要证明真有“别有用心”的人在故意添乱,就必须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随意作此结论。

    乐清市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中说,根据肇事车驾驶员供述、现场目击证人反映的情况及现场勘查结果,该事故为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肇事车驾驶员的供述且先不说,而由于“发生事故路段的监控设备是21日安装的,24日下午才进行了设备调试,25日事故发生时,尚不能存储录像”,那么现场目击证人的证词就十分重要。考虑到此案的影响,目击证人的身份及证词有必要公之于众。

    而且温州市的官方网站在报道此事时说,“乐清市相关领导非常重视,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处置。”网民们质疑说,“如果只是普通交通事故,为什么乐清市领导要‘非常重视’” ?对此,昨天的新闻发布会显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究竟是觉得没必要回应,还是无法作出合理的回应?

    我们无意于怀疑乐清市的案件定性,只是此案实在太蹊跷,公众心中的疑点实在太多,诸如,为什么撞死钱云会的车恰巧是征用寨桥村土地的公司的工程车?联系到钱云会曾经带领村民因为村里的土地被强行征用而上访奔波六年,曾三进班房,事发如此之巧合很难不让人怀疑;再如,媒体质疑死者双手举着,仅颈部有伤痕,完全不符合被撞死的迹象,当地交警回应说,“车祸如何撞击,死者为何有此死状,是无逻辑可寻的”,这很难说得过去。案件的定性要秉着严密的逻辑推理,这是最基本的法律准则,在尚未弄清案件的“逻辑”下,即将此案定性为交通肇事案,是否过于草率了些?退一步说,连普通公众都能看出死者现场的众多疑云,难道刑侦人员、交警、法医等专业人士看不出来?

    上访村主任被碾死案,其中不乏重大嫌疑之处,本当进入立案程序,以更进一步的调查来回应公众的质疑,而不是急于定性,更不能就此结案。我们愿意相信乐清市乃至温州市,能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以更独立的深入调查,给死去的上访村主任一个交代,而不能让其死得不明不白。

    乐清命案的官方结论更需要证据

    摘要:钱云会之死如果真像传言那样是基于土地纠纷的凶杀案,那就说明一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市场利益,已经开始使用暴力手段对待捍卫土地利益的农民,这就不但是一个刑事案件,而且具有了不同群体之间暴力掠夺的性质。

    12月25日,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轧断脖颈。当地村民称,“村主任是被4个人抬起,扔在工程车前轮下轧死的”。5年来钱云会为征地的事情不断上访,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27日下午,浙江乐清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将这一事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件”。

    令人吃惊的是,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一上网,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表示不相信当地政府的结论,并一致呼吁进行更高级别的调查,彻底查清真相。也就是说,当地政府在这个事件上的发言,基本上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这其实是比车祸更为可怕的事情。如果真的是一起交通事故,那被描述成了一起凶杀案广泛传播,并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就更值得深思。

    死者钱云会作为前任村主任,曾为征地的事不断上访,因此,把钱云会的死和这个背景联系起来,显然很符合事理。不能怪人们质疑政府的调查结论,因为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取发展红利,把屁股坐在资本利益一边的事情太多了,这样的经验在暗示着老百姓,但凡有土地纠纷,地方政府更多地会和商业利益集团站在一边。如果当地政府最终不能说服老百姓相信官方结论,那么从感情上,无论是当地村民还是整个舆论,都有可能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这是过去很多类似事件中都出现过的情况。如果钱云会真的死于车祸,那么当地政府必须想办法拿出更多的证据说服公众,如果真的是和土地纠纷有关的凶杀,那么当地政府必须立即做出明智的选择,把事件真相彻底干净地向公众做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交待,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安稳,玩弄机会主义的小聪明,自觉选择站在群众和舆论的对立面,那只能使自己最终陷入难堪的境地。

    但愿这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尽管死者钱云会是一个曾经的上访者,但民怨再大,最终也不会改变事实,对此当地政府不必过于忧虑。但如果钱云会的死确实另有隐情,当地政府并未公布真相,而是出于所谓“维稳”目的而捂盖子,那就有必要重申这样的常识: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必须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政府公信力的基础上,否则一时的摆平,绝不意味着长久的安稳,更不意味着真正的稳定。

    对于钱云会之死,如果当地政府为求稳定而隐瞒了真相,并不惜欺骗舆论,那么这种表面上的强悍,本质上其实是政治孱头的做派:没有直面矛盾冲突的勇气,于是就把矛盾积累起来,准备向下一任移交,最后自己潇洒地拍屁股走人。果真如此的话,那才是真正的玩火但愿这一切都是毫无根据的猜测。 钱云会之死如果真像传言那样是基于土地纠纷的凶杀案,那就说明一些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市场利益,已经开始使用暴力手段对待捍卫土地利益的农民,这就不但是一个刑事案件,而且具有了不同群体之间暴力掠夺的性质。对这一事件的官方结论,如果不能得到公众和舆论的认可,那将是非常危险的。网民不相信当地的官方结论,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担心。大众网-齐鲁晚报

    必须继续“围观”村主任钱云会 

    12月25日,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村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压断脖颈。当地村民称,“村主任是被4个人抬起,扔在工程车前轮下压死”的。5年来钱云会为征地的事情不断上访,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官方当时通报是交通事故,昨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仍然坚持是“交通肇事”的说法。

    钱云会之死到底是“交通事故”,还是“谋杀”,是亟待揭开真相。正如两日来,钱云会的死已经在网络掀起了巨大波澜。网民关注钱云会之死,并不是因为他的村主任身份,而是作为一个为了村民利益的上访人,钱云会之死到底与征地有没有关系。因为,联系既往在拆迁、征地领域发生的悲剧事件中,在和权力和资本抗争后落败的公民下场,与钱云会的死都存在着某种相似的“基因”。

    网民分析的五大疑云条条有理:工程车逆行撞死人,反常!死者倒下的角度,反常!事故路段的村口原本有的‘天网’摄像头突然失效,反常!工程车连一点刹车痕都没有,反常!肇事司机神速被“武警”带走,反常!

    然而,面对如此蹊跷的死法,乐清市蒲岐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只是轻描淡写的说,这只是一起交通事故,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它和之前的上访联系起来。发布会上,这些疑点一点都没解释。但需要质疑的是,既然是普通交通事故,那么蒲岐镇为何“放风”禁止村民打电话传递消息?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并非我们有权力被迫害症和妄想症,替民请命的钱云会曾先后3次被投入看守所,他虽然是个村长,但其上访经历,与媒体报道过的许多事例难道没有一点相似?

    当然,网民任何的猜测和认为的“或许”,都还不是正确、权威的答案。但很显然,钱云会之死已然成为公共事件,公众期待一个权威调查结果。

    去年云南“躲猫猫”事件中,云南省委宣传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其中包括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10名,往事发地调查真相。不问效果如何,总是一个姿态。笔者认为,如今钱云会之死形成的网络风暴不亚于“躲猫猫”事件,建议当地政府调查此案,也可考虑邀请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钱云会之死的调查,或授权第三方独立组织调查此案。总之,在公民监督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下,网络的焦点,按照网络的规则解决,或许真相可以更快的揭开。

    网民的“围观”已经成为舆论监督一景。在这样蹊跷而惨烈的死法面前,在这样糊涂的发布会面前,我们有必要保持“围观”的姿态,直到一个令人信服结果的出现。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