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综合资讯 >> 教育资讯 >> 正文
李敖之子北大报到 称不会翘政治课
发布时间:2010/9/2 14:42:41 来源:深圳教育在线 编辑:well

  在很多人眼中,因为他的父亲李敖,他便成了常人之外的人。其实,李戡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刚满18岁的青年,母亲王小屯的儿子。在北大,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和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面孔一样,他也要住北大的集体宿舍,吃北大的食堂,上北大的课程。李戡说希望开学后,自己单纯就是一个学生好了,当好学生的本分。在回答凤凰网,“面对大陆的思想政治课程会不会有所障碍时”,他称自己会上这些思想政治课程,不需要跟其他学生有区别。母亲王小屯和所有母亲一样,担心被子是不是薄了,儿子能否睡得舒服,床铺靠近门,会不会吵。但她觉得,来北大,对李戡也是件好事,希望李戡一个人在外能够得到磨砺。

  9月1日,北京高校开学的日子,西三环的交通比平时更加拥堵。9点10分左右,一位身着衬衫的瘦高青年与一位高挑优雅的中年女子走出香格里拉饭店,青年与前来接他们人微笑着打过招呼,上了车……青年是李敖的儿子李戡,中年女子是李敖的妻子王小屯。他们即将前往北京大学报到,从今天开始,李戡将正式开始在北京求学的生活。

  北京大学南门外平日畅通的道路今日堵得水泄不通,昨晚的一场夜雨给北京带来了丝丝凉意。9点40分左右,北大南门外,“热烈欢迎新同学”的条幅格外显眼,拖着行李的新生与家长三三两两踏进燕园。李戡一下车,便有记者走上前,面对镜头,李戡显得很淡定,脚步并未停下来,跨过北大南门,直奔经济学院报名处。

  报名路上被记者围堵

  北大南门的一条林荫道,每年的今日都格外热闹,这里是所有学子迈进北大的第一道门和第一条路。路的两旁是各个院系的报名处,条幅和院旗是新生最好的引导。虽是早晨,这条路上已是熙熙攘攘。

  李戡和众多前来报到的新生一样,走在林荫道上,只是他并没有行李。李戡走到经济学院报名处,现场忽然变得混乱,早已埋伏在此的各路记者瞬间将整个报名处围得水泄不通,现场的工作人员只得不断提醒:请靠后,不要影响了其他同学的报到,但这声音并不管用。李戡在拥挤中掏出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在一份学生名册的最后一页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签到,上面还写着他的宿舍号--xx号楼xxx室。很快,报到完成,李戡拿着老师发的牛皮纸档案袋和宿舍钥匙离开。这时,经济学院报名处前忽然一下变得安静。

  斜对面的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咨询处此时被围堵,之后是交费处的电教楼,领取学生卡的百年纪念讲堂,宿舍楼……凡是李戡经过的地方都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好几次李戡被媒体围堵着原地转圈。“能不能说点什么?”、“你会住宿舍吗?”、“你会去北大食堂吃饭吗?”、“你会翘课吗”……对于今天这阵势,未见李戡有丝毫的慌乱,反倒很配合媒体记者,每个问题几乎必答,但言语绝不多。

  在媒体人眼中,因为李戡是李敖的儿子,也因为少年成名,他便不再普通如常人。

  选择北大是因为其百年文化底蕴

  其实,李戡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刚满18岁的少年,母亲王小屯的儿子,今日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北大学生,和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面孔一样,自然他也要住北大的集体宿舍,吃北大的食堂,上北大的课程。李戡自己也说开学后,希望自己单纯就是一个学生好了,“主要当学生,我来北京就是准备要上学了。”对于媒体的关注和采访,他说自己以后会尽可能推掉,因为这对北大和其他学生也会有影响。

  此次是李戡第三次走进北京大学,第一次是2005年父亲李敖在北大发表演讲,那时的他不过13岁。第二次第三次分别是今年的4月和6月,一次是报名一次是考试。而今天来到燕园,在他看来与前三次都不一样,因为这一次是“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的开始”。一路上,与李戡很随意地聊天,话语简介,但丝毫不见狂傲。

  缘何选择北大?在李戡的心中,北大的百年文化底蕴是其最大的魅力,“这几十、百年来积累的文化底蕴,对我来讲就够了,我希望接受的是这些,喜欢在这种学术环境里念书,这是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台湾是不可能有的,所以我才选择到北京。”李戡说。

  李戡选择北大,是因为北大的百年文化底蕴;但李戡却没有选择这底蕴最浓的文史哲,而是选择了经济学专业。对此,李戡这样解释,文史哲是兴趣,但不想将这作为专业,这些可以自己学,而且他认为可能自己学得更好。而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是兴趣所在,他喜欢投资和经营。

[NextPage]

  不会翘课 也会上思想政治课

  今日,走进北大,所有的手续他一个人在学长的帮助下全部办完。最后,来到宿舍楼,这是一栋建于2000年初的宿舍楼,他被分在一楼,四人一间。今天他居然是宿舍里第一个来报到的。他的床铺是1号,下铺,书柜靠窗,母亲有些担心太吵,李戡反倒安慰母亲,“没什么”。

  随后看了公共洗浴室,他直说挺好挺好。这是李戡第一次离开家,开始过自己的集体生活。对这种新生活,李戡的脸上并未流露出恐惧,只说一切都好,“先试试看,至少应该住一个学期吧。”出宿舍楼的时候,一个新来的男生认出了李戡,向他打招呼,李戡微笑着回应。走出宿舍,天空飘起了小雨,李戡再次被媒体围住,一起送他的一个姑娘给他撑起了伞,李戡忙回头想要自己打伞。

  对于今后在北大的日子,李戡说要尽量读书,做好学生的本分,“开学了就认真上课,也不希望被特别关注。不然学校可能会不大高兴,其他学生也会不高兴。”他说自己在台湾被视作怪胎,但在大陆他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面对“遇到不喜欢的课会不会翘课”的提问,他直言不会,“我是很遵循这种作为学生的这种礼教,我是很在乎这些事情的,我不会去做翘课。”李戡说。当问其面对大陆的思想政治课程会不会有所障碍时,他称自己会去上这些思想政治课程,“台湾学生可以不用学,可是我还是照学,因为我觉得不需要有区别。”

  母亲王小屯担忧儿子日常生活

  “儿行千里母担忧”,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王小屯最担心的是儿子在北大的生活。这是李戡第一次离开家,而且这么远。这一次李戡报到,王小屯说要一直等他的生活全部安顿好才会离开。

  来到北大,不喜欢面对媒体的王小屯不得不与儿子保持距离,看着儿子被一堆媒体围住,她一个人走在前面或者跟在后面,或者远远观望,不时拿出相机给儿子拍张照片。

  尽管有母亲的担心,但她尊重儿子的选择,而且希望他在北大得到锻炼和磨砺,“我真的希望他能学到北大学生的那种努力以及上进(精神),我觉得很重要。”王小屯说,她觉得台湾学生远不如大陆学生努力,只要考上好的大学往往会放松自己,学科考试也只是希望及格就好。她还讲起当年自己上大学时男生抄女生笔记的趣事。

  但对李戡的生活,她还是有些不放心。今天报名时,李戡的学费是她带了现金去交的,包括饭卡的充值。在她眼中,李戡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很强,尤其喜欢干净,最担心的是宿舍内无法洗澡,因为他们家里喜欢干净。到了宿舍,看到儿子的房间和靠门的床铺,做母亲的难免有些伤感,他希望儿子能有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如果能靠窗就更好了。

  她还担心褥子太薄,儿子睡觉会不舒服;还担心儿子的饮水问题……接下来的几天,她说会给儿子置办好全部的生活必需品才会离开。

  对于外界过多的关注,王小屯赞同儿子的话:从今以后就平静地生活,她也希望媒体朋友能有一个共同的默契,就不要再找他了。

  北大:李戡只是普通一学生

  当李戡被媒体围堵的时候,每一个北大人在平静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老师与学长忙着招呼接待新生,新生忙着报到。在他们眼中,李戡只是今天来北大报到的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一人,“他就是一个北大学生,每一个北大学生都是一样的”。北京大学港澳台办公室的一位谢姓老师告诉凤凰网。

  其实,对于李戡这样的公众人物,每年在北大并不罕见,北大的公众人物很多,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就破例,他们和所有的学生一样,李戡也并不代表特殊的。

  李戡和母亲离开北大,上车去购置生活用品。北大的迎新工作在继续,南门外陆陆续续有大批新生走进来,带着青涩的笑容迎接在燕园的四年时光。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