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师直言——— 老师们厌恶“交易的感觉”
教师节快来了,要不要给孩子的老师送点心意成了为人父母者的“纠结”。
教师节是否非得送礼?是否越贵的礼物越能打动老师的心?
从上周末起至昨日,记者蹲点在广州天河城、广百百货中怡店、广州友谊商店及一些中小学学校外的精品店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家长表示要借教师节向孩子的老师表心意,而且送的礼物一年比一年贵重;但不少受访老师都对“大礼”感到负担沉重,有的甚至认为带有目的性、功利性的礼物是对教师职业的侮辱。
纠结
不送礼怕孩子“被特殊”
“妈妈,教师节来了,同学的爸妈都给老师送礼。如果我们不送,老师会不会对我有看法啊?”上周末家族聚餐时,在读广州天河区某小学五年级的诗诗的提问问倒了一家人。
诗诗的妈妈有点“暗示”地说,学校中秋有个主题班会正在选主持人,诗诗是候选人之一。诗诗爸爸“妥协”了:中午饭刚放下筷子就带着一家大小到天河城百货挑礼物。
与诗诗的爸爸有着相同纠结的父母大有人在。连日来,记者在天河城、广百百货中怡店等商厦以及一些中小学校附近的精品店内发现,不少父母都是抱着“人送我送”的心态去选购教师节礼物,而且不少人都是希望礼物送出后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照顾”。
在《中国青年报》近期的一项调查也印证了记者的“街访”:对于“现在很多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原因”,该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想让老师多照顾一下自己的孩子”,65.0%的人选择此项;“送礼成风,担心孩子受委屈”排在第二,有57.7%的人选择。
纠结
小卡片拿不出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十分童真,在教师节的礼物选择上很简单。亲手制作的书签、贺卡一般是小学低年级生的首选;而再大一点的孩子就会选择金嗓子喉宝、小笔袋、教案本等比较贴心的礼物。有趣的是,一些高年级的学生还在校外的文具店、精品店给老师买“同龄人”的礼物。像越秀区某中学初二学生就在周末给每位老师准备了一个“出气球”———用力扔到地上、墙上“烂”成一团后还能恢复原状的小玩意。“我们当然乖一点就好,但有时老师也难免被激得很生气的,希望这些出气球能有帮助。”
相比起孩子的“纯真”,家长们的教师节送礼单就显得“处心积虑”。
记者在一些商场了解到,不少家长担心孩子的心意卡片太“薄”难以显出诚意,于是在周末就到商场里去“淘礼物”,包括各式应节月饼、价钱不一的购物卡、茶叶、海味、名牌高档笔、护肤品化妆品等。“孩子今年上毕业班了,以前的一些小月饼什么的好像拿不出手,所以咬咬牙给语数英三科的老师都送一套名牌护肤品。”儿子读六年级的秦姓母亲一边在等礼物包装,一边与记者“闲聊”。
“礼物价值小的有200元左右,贵的过千元的也有。”某商场礼品服务部一位售货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