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
苏女士的女儿读一年级,她说孩子看书、写字挺认真,就是反应有些慢,成绩一般。上周五,他女儿回家就戴着绿领巾,她觉得特别奇怪,女儿说这是老师发给她的,班里戴绿领巾的同学将近一半。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记者注意到,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并论?”昨日中午,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对绿领巾不理解,认为学校此举欠妥,没有征求家长意见。
学校:为激励上进,并非歧视
“确实没想到,家长会对绿领巾有意见。”昨日,该校冯老师说,设计绿领巾的初衷是对孩子加强教育培养,参考了外地一些学校的做法,也考虑到一些家长的特殊要求,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
冯老师解释,一年级学生不是全部同时加入少先队,一般分成两个学期完成。优秀上进的孩子肯定属于第一批,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一些家长曾提出孩子回家不高兴,希望老师能考虑其他变通方法帮助教育。“绿领巾的含义,就是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据介绍,学校委托制作红领巾的厂家,设计了同样大小的绿领巾,10月14日发放给没有入队的学生。学校九十多名一年级学生中,约有一半人都佩戴绿领巾。学校相关负责人称,作为一种教育探索,这种做法还没给上级部门汇报过,学校把这部分学生称为“苗苗少先队”作为预备培养,对佩戴绿领巾的要求和红领巾一样。如果有家长觉得不合适,老师可以考虑和家长协商寻找妥善的解决办法,不给孩子造成影响。
出发点是为激励孩子 客观上变相划了等次
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最新进展
西安官方叫停“给非少先队员戴绿领巾”活动
中广网西安10月18日消息 记者从西安市未央区宣传部了解到,今天(18日)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让未入队小学生佩戴绿领巾”事件有了最新调查结果。经过调查,主管部门认定该小学的行为“做法欠妥”,此项活动已经被叫停。
未央区委宣传部提供的材料显示: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建队日期间组织开展了“红领巾胸前飘,阳光少年在行动”主题活动,活动分为聘请辅导员、一年级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和“我是生活的小主人”生活技能展示等环节。根据学生意愿和班主任老师推荐,首批吸收50名少先队员,另有40名确定为“苗苗队员”。苗苗队员的寓意是用绿色来象征希望、健康成长、不断努力,意在激励孩子用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少先队组织,争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由于学校前期调研不够充足,没有严格按照队章规定执行,也没有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做法欠妥。未央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少工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叫停此项做法,收回“绿领巾”,要求学校即刻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解释说明。目前,此项活动已停止,“绿领巾”已全部收回,学校已召开专题家长会,得到了家长的理解。
相关评论
何不将“绿领巾”改作帽子来激励官员
给小学生戴绿领巾的创意,既然对孩子不适用,笔者倒觉得“创意”却未必一无是处,相比之下,上小学的孩子需要激励,一些学校的领导及政府部门官员勤政廉政服务于民的责任心更需要激励,领导既然能把这种激励方式用在懵懂阶段的孩子身上,何不在官员队伍里自己先激励一下,将“绿领巾”改成帽子,给那些饱受国家俸禄却整天无所事事的庸官,遇事扯皮、推脱和不作为的踢皮球官,以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贪官,还有喜欢各种“门”里进出的“艳官”们,每人用公款制作发上一顶,果真如此,想必所发挥的激励作用要比用在孩子身上更明显,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恐怕要比给小学生戴“绿领巾”好上百倍、千倍,还可以告诉他们其中的含义“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