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禅城区法院对外公布了一宗因高考失利而心急“乱投校”案例,涉事人误信网络信息,将报考费支付给了一家并没有取得教育机构授权的公司。(7月3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
每年高考放榜或进入录取程序,各种鱼龙混杂的招生信息让人难以甄别,而考生和家长个人信息泄露也是家常便饭。但阿辉的被骗,何止反映了招生乱象。显然,落榜者择校被骗,首先暴露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失位。如果高职类、技校类招生有“红黑榜”,能够制度化规范,再或者政府主动提供技能培训,全方面帮助失利者尽快成熟和成才,梦想有了实现的途径,他们心态阳光地接受社会的检阅,骗子又从何下手?
条条大道通罗马,但仅靠口头的励志远远不够,更不该指责失利考生笨。如何让落榜生适应社会竞争,构筑广阔的上升通道,最为迫切的是需要优良的制度设计。这样的“好医生”更能有效疹疗,失利者从容规划人生,何必急得六神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