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来自平乡胡清汝及家族18人,走上央视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的现场
胡清汝及家族教师成“最美”
首届毕业班学生李平:在这盏灯的指引下,梦想成真,成为《牛城晚报》一名记者
胡清汝全家参加颁奖典礼
父辈们对教育梦的坚守,逐渐让教书不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信念,代代相传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德。父辈对教育梦的坚守,也影响了下一辈。年轻人逐渐加入教师队伍。
现场点评
四个学生代表给这家老师颁奖
让学生播种理想,点亮学生们的心灵,放飞希望。学生李平,作为胡清汝老师的一名普通学生,正是在这盏灯的指引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本报的一名记者。昨晚,在央视播出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的胡清汝及家族的18名教师来到颁奖典礼的现场。祖孙四代情系教育,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
在颁奖舞台上,最庞大的队伍就是胡清汝家族的19位教师。当胡清汝走上舞台,央视着名主持人白岩松问:“17岁时,立志当一名乡村教师,那以前就没想过别的职业吗?”“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一名军人,看着五叔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特别神气。”胡清汝笑着回答。为啥17岁时就改了理想呢?胡清汝说,17岁高中毕业后,通过征兵体检后,父亲的一句:“村里缺教师,你留下吧!”让他在乡村教师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3年。
献奖人4位学生代表胡德印、胡钢、胡津涛、胡树轩走上舞台,胡树轩把奖杯交给胡清汝。他们分别是,胡金锜(胡清汝爷爷)、胡庆瑞(胡清汝父亲)、胡清汝、胡树果(侄女)祖孙四代的学生,更巧的是这四位学生也是祖孙四代。
刻着梦想的磁带点燃梦想
在颁奖展播环节,一开始镜头中出现了一台录音机的特写镜头,装上磁带,摁下开关之后,一个个稚嫩的声音传了出来:我叫王晓庆,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我叫蔡卫丽,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工人,我叫朱军领,我的理想是……在胡清汝送走的每一个毕业班里,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毕业典礼”:为全班同学录制一盘磁带,记下每位同学心中的梦想。医生、教师、科学家、军人……同学们心中的梦想是那么丰富多彩,这一盘盘刻满理想的磁带,成了学生们探寻未来的新起点。
本报记者李平就是胡清汝首届毕业班的学生,胡老师不仅语文课讲得生动有趣,看到学生犯一点小错,都会耐心教育。记得有一次,;李平把“毛”字的“撇”写成了“横”,她没在意。胡老师却一脸严肃地说:“不要小看一笔,写错都可能是另外一个字。小错养成习惯就会酿成大祸。”胡老师的勤劳认真执着,影响着她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如今都是她学习的榜样。“那时候我对胡老师说,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正是在胡老师的指导教诲下,让我爱上了写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本报记者李平说。
另外一个学生杨胜辉小时候的理想是一名医生,现在是一名医学映像师……1993年首届毕业班有35名学生,15名都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点燃孩子们的希望,放飞孩子们的梦想,是老师的责任。”学生的梦想始终在胡清汝的心中分量十足。
70年一家四代20位教师
就是在这个大家族中,胡清汝的祖父、父亲、叔叔、母亲、女儿、侄女、儿子……在70年的岁月里,四代人中陆续走出了20位教师,学生超过两万人。
现场主持白岩松说,这个家族以及他们的四代学生,让他想到了老舍的《四世同堂》,但这个“堂”是课堂。颁奖现场,在回答白岩松当老师的问题时,胡老师说,他们村小学是爷爷用了四五年的时间才建起来的,也是村里的第一所小学。爷爷之后,父亲一直坚守在这所小学。
胡清汝的爷爷胡金锜因为上过私塾,从1945年起就被村民推荐为村里的教书先生。胡清汝的父亲胡庆瑞1959年也走上讲台,子承父业成了村里的一名代课老师。后来,由于村里缺少老师,母亲教起了小学。胡清汝上小学被父母言传身教,学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父母站在讲台上的那份神圣和责任。1981年,胡清汝高中毕业。这时,村里缺一名代课教师,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教鞭接力培养出更多教师
渐渐地,在这个家族里,教书不再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朴素的人生信念,代代相传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德。父辈对教育梦的坚守,也影响了下一辈。胡清汝的儿子胡树栋从小喜欢美术,高考时想报考美术院校,胡清汝却劝儿子报师范。儿子报考了师范学院,回来后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女儿胡树桧石家庄幼师毕业,如今也是一名幼儿教师。
谈到对这次获奖的感触时,胡清汝说,这是他教学生涯的最高荣誉,却不仅是他一个人的荣誉。“奖杯上虽然刻上了我的名字,但我知道这是整个家族的荣誉。”胡清汝说:“背着这些荣誉,自己只能更为踏踏实实地教学,同时把教育世家的接力棒传下去,为这个家族为乡村培养出更多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