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珠峰网资讯 >> 会议 >> >> 正文
黑马大赛领跑创业服务行业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9/4 10:28:14 来源: 编辑:

 

 

      在6月20日“2012克莱斯勒杯黑马大赛发布会”上,《创业家》杂志社社长兼创始人牛文文宣布:《创业家》正从一个传统媒体平台转型为创业服务平台,并现场展示了自黑马大赛举办以来取得的成果及“黑马”产品链条。这也预示着创业服务将成为未来《创业家》的核心业务,以此助力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至此,创业服务业作为国内近年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已大规模兴起。

 

  创业家杂志和国际知名数据集团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有非常像的业态结构,它拥有中国最全的媒体出版、数据研究、会展、培训和风险投资链条。而且经过四年的摸索和积累,其创业服务相关的产业链条已俱备并打通。  据中关村管委会的统计,中关村仅在去年就新增了4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同比多增1000家。2010年,创业企业万人获专利授权,同比增长15%,高于硅谷9%的增速;创业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同比增长52%,高于中关村企业16%的平均增速。

 

  目前国内各种创业服务机构在为创业企业服务的运作过程中,都仅能在某一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支持,如创业者急需的资金,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可提供支持;创业者如果不了解怎样融资,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就会大有用武之地;在如今时髦的创业咖啡馆,创业者只需一杯咖啡没准就能遇到心仪的投资人,获取有助于创业的最新资讯,拓宽自己的人脉资源……但这些机构又各自或多或少存在着某种局限。比如:天使投资人通常只投自己熟悉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则最头痛怎样找到靠谱的早期项目,创业者往往也不清楚怎样的机构提供的服务对自己最有效;而在创业咖啡馆,能容纳的创业者数量又是有限的……

 

  基于以上原因,牛文文看到了创业服务业在中国的广阔市场前景,并通过四年时间的规划,搭建了一个就目前创业服务业领域来讲,产业链条产品最全的平台——黑马平台。

 

  早在2008年创刊开始,《创业家》杂志就通过“黑马”专栏挖掘和报道有发展潜质的黑马企业,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黑马数据库资源。并通过一个名为黑马大赛的投融资对接平台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

 

  据牛文文回忆,《创业家》创刊时的VC/PE/天使和创业潮均未成群出现,那时《赢在中国》刚刚谢幕,他在长期的企业观察中敏锐的嗅觉到:金融危机关闭了“给块地、拿个指标”就能展示中国人旧式创造力的窗口,驱动中国创新力量的,将是那些以个性化产品和全新商业模式与“人情生意”决裂的小企业主,他们就是《创业家》要致力服务的对象。建立一个第三方整合项目与资金平台的想法由此而生。

 

  直到黑马榜单公布的第三年(2010年),《创业家》彻底琢磨清了自己要服务的对象到底是谁。他们将目光锁定在那些成立3-5年内,营业额低于1亿元,创始人和商业模式可资本化,但止步于首轮融资的小微企业。据估计,3年内符合上述条件的创始人数量至少为20万。他们已注册公司,有核心团队和产品架构,但原始投入已经花得所剩无几,亟须投资人的支持以进一步做大。

 

  2011年,黑马大赛应势而生,每场大赛参与人数多达数百人甚至千人,俨然成为一个“大型创业者集市”,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议活动。

 

  黑马大赛不同于名目繁多的其他创业赛事:在那些场合里,你看到最多的是,一个个年轻的面孔攥着商业计划书,盯着主办方20万元左右的奖金穿梭其中。牛文文则通过一个形象生动的说法将黑马大赛与这些赛事明确的划分开界限:“相对来说,那些仅仅是创意军训,不是创业者的赛事,黑马大赛的参赛者则都是已经注册公司的创业者,比的不是Business Plan新不新鲜,而是公司和创始人的投资价值!”。

 

  这些参赛者也不会对谁是大赛的展示重点感到困惑——他们并不担心大赛变成大佬们单向宣传自己形象的诸如《赢在中国》之类的节目。这档曾经红极一时的栏目,在今天看来,“绝大部分选手最终并没有去创业,而是在接下来的半年多的时间里忙于上各种电视节目,而那只是个美丽的真人秀节目,这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创业者。”一位参赛选手对记者坦然承认。

 

  黑马大赛则像一个巨大的项目漏斗,它从众多的创业企业中筛选出各领域的佼佼者。大赛的前端是由各类机构、高新园区推荐来的优质项目以及自发报名参赛的创业创新企业,后端则是众多知名VC和投资人。经过大赛的层层选拔,最终胜出的企业将与这些顶尖的投资机构直接对接。

 

  就这一点而言,黑马大赛是空前高效的,因为它以赛事的形式提供“撮合融资”的功能。举办至今,参加黑马大赛的不少创业者已斩获颇丰。“仅周鸿祎一个人就投了5家,平均每家约500-2000万元。我们统计出第二季黑马大赛产生的投融资总额为两亿元,现场评选出的TOP 50强黑马几乎都找到了融资!”《创业家》社长牛文文自豪的说。

 

  另据不完全统计,每场黑马大赛结束后,大约有30%的参赛企业可以获得投资。这与国际上其它知名的创业大赛相比,已经是一个极高的比例。

 

  YC(Y- Combinator)是全球最富盛名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孵化器。据业内人士描述,YC举办的创业比赛更专注于互联网行业,并且每季度只限定30家公司参与,这些公司首先要到硅谷参加为期3个月的集训,然后在最后的Demo day上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产品。

 

  再比如TechCrunch Disrupt,这是一个由TechCrunch组织的科技类会议,每年大约组织2-3次。TechCrunch Disrupt包括许多不同的项目,例如初创公司互相争取投资人的竞争平台,科技领域的名人(创始人和投资者)的炉边会话,创始人的后台访问,还有科技公司的最新产品发布。

 

  与此类似的还有Open Angel Forum和Capital Call。它们每次都只挑选五个最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去向天使投资人演说自己的想法。而参会的天使投资人也经过了严格的筛选,每次只有最好的20个天使投资人才能参加。

 

  很明显,国外的创业比赛更偏向于精英化的路线,同时专注于科技领域。而黑马大赛则是一个面向全体创业者的全行业赛事,自2012年始,每年举办四次,像 “超女快男”一样,成为国内创业界的年度选拔盛会。大赛以IPO为界线,全面覆盖处于早、中、后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参赛企业数量在国内所有创业大赛里排名第一,行业种类排名第一,评委数量也排第一。其威力能够击穿二三线城市,将创业的力量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在黑马大赛的赛场上,你会看到薛蛮子、李彦宏、李开复、周鸿祎、陈年、沈南鹏等你我早已熟知的人物,他们和几百位你我未知的创业者们,围着赛场里摆放的近20张长桌探头交流。每张桌子分别代表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新材料、教育培训、消费等创业热门领域,会场里嘈杂着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结合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家居行业的特色……”、“我们公司是以高端化学试剂销售为基础……”、“当初做股权设计的时候没有太注重我自己的利益……”

 

  事实上,大多数参赛着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更注重追求自身的成长。诸如上述“股权设计”之类的问题,不是那些未经历创业的商学院教授们所能点化的,但在黑马大赛上,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找钱、找资源、投资人评选项目、项目之间互相PK,必然会带来实质性的投资交易。云锋基金创始人虞锋称这个交易过程为“赌博”,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则说是“赛马”,但不管如何,黑马大赛这个集比赛、交易于一体的大规模赛事,属于国内首创。

 

  除了对接资金与合作机会,黑马大赛还与《创业家》的其它创业服务产品一起,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创业服务链条。黑马大赛对上榜企业的奖励不是由主办方发放20万元人民币,而是获得免试进入黑马成长营的资格,听史玉柱、王石、刘强东等人详解自身创业历程,参加面授机宜的解惑式实战课程,使创业者有机会对接高端资源,实现个人快速成长。

 

  黑马大赛的线上版则是i黑马网。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这个以创业点评互动社区为方向的网站发展迅猛,它不仅仅是黑马大赛汇集各类项目的网络入口,同时又汇聚了徐小平、雷军等众多国内顶级“天使”。在i黑马网上,你可以主动联系自己中意的投资人,投资人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相中的黑马项目,在这里“黑马大赛”天天上演,永不落幕。

 

  对接“大”和“小”,让“大”发挥价值,让“小”尽快成长,这就是创业家黑马平台探索出的创业服务的新模式。如同各类初创项目,黑马平台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进化。尽管诸多细节尚需打磨,商业模式尚需摸索,但目前在国际、国内创业服务领域,创业家杂志的黑马产业链条产品是最完整的。

 

广告合作:400-664-0084 全国热线:400-664-0084
Copyright 2010 - 2017 www.my8848.com 珠峰网 粤ICP备15066211号
珠峰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